Previous Next

近年香港綠色和永續債務工具的年度發行量顯著增長,國際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預計,由現在至2030年,與氣候轉型相關主題將會帶來3至5萬億美元(約23.4萬億至39萬億港元)的永續投資機會。惟銀行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周甯人認為,銀行從制定政策、管治到執行都需要留心,才能捕捉商機。

麥肯錫預計至2030年與氣候轉型相關主題將會帶來3至5萬億美元的永續投資機會,惟銀行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
麥肯錫預計至2030年與氣候轉型相關主題將會帶來3至5萬億美元的永續投資機會,惟銀行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周甯人。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周甯人。
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已變得越來越頻繁。
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已變得越來越頻繁。
氣候變暖會導致全球火災出現頻率和強度增加。
氣候變暖會導致全球火災出現頻率和強度增加。
氣候變暖亦會令閃電變得更加普遍與劇烈。
氣候變暖亦會令閃電變得更加普遍與劇烈。

銀行業致力推動綠色轉型,包括在融資策略上,由傳統棕色融資轉到投資綠色機遇。周甯人表示,銀行業融資嚴格,在轉型時要考慮到風險評估、監管不確定性、缺乏行業標準和技能短缺等因素;同時,市場亦對銀行氣候相關融資和綠色銀行產品的需求強大,業界急需應對。

周甯人續指,銀行業在制定政策及探索方向的同時,又要避免進展緩慢,甚至有銀行被誤以為在「漂綠」,即刻意為項目包裝上綠色概念。她認為,銀行要有效管理氣候風險,讓策略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要做對以下7個舉措,才可捕捉商機。

1. 制定氣候風險治理基調

氣候風險管理的責任貫穿整個組織,銀行業要採取實際行動,由管理人制定氣候風險治理基調,建議業者任命氣候風險領袖,並主動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中長期策略,設定目標。之後,銀行應該透過全面的內部報告,並在工作流程追蹤各可能發生的風險。

2. 改善風險管理系統

執行綠色轉型時,完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銀行業者應將氣候變化風險納入現時的風險管理系統內,全面研究氣候變化對銀行策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營運風險、流動性風險、商譽風險、法律風險等影響,並制定相對舉措,防範於未然。執行時,銀行要透過識別、評估、控制、轉移、檢測等方面完善氣候變化的風險管理。

3. 度身訂造業務和信貸策略

銀行需調整業務和信貸策略,在制定風險框架和資本配置時納入氣候因素。但要留意,制定策略時要針對不同的市場度身訂造,亦要注意各地不同的氣候環境、經濟發展程度和能源結構,風險管理者在資本配置、貸款審批、投資組合監控和制定報告時,要讓氣候風險及業務和信貸策略保持一致。

4. 進行壓力測試

情境分析和壓力測試在業務管治中佔據重要地位,可成為幫助銀行評估面對各情景時的防禦能力。準備測試時,先按不同產業列出並分析不同程度的氣候危機及風險,可幫助銀行業估計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最後要評估各氣候因素對自身投資組合的影響。風險管理團隊應將測試結果轉化為銀行實況,並預設應對方案,在監管機構優先考慮壓力測試的情況下,業界迫切需要具氣候變化的專業知識,以及掌握氣候危機對資產影響等數據。

5. 加強生態系統網絡

銀行要收集氣候變遷風險資料、建好氣候變遷風險分析及管理基礎,所以生態系統網路尤關重要。業界可與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密切關係,並要加大對技術、數據和人才的投資,培養氣候風險、氣候政策、綠色金融、碳金融產品專業人才及儲備相關資訊,完善信貸前中後台系統。

6. 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

產品和商業模式要創新及與時並進,銀行應積極加強專業化、全面性的產品及服務,不僅在氣候相關資訊方面,更要實際行動,開展氣候相關債券、產業基金、信託、租賃、資產證券化等各方面的新業務,滿足企業及個人多元化融資需求。銀行要在組織形式、服務模式和管理制度上尋求創新,探討如何展開氣候融資差異化業務模式,甚至研究成立專責部門。

7. 聯合全球同業合作

應對氣候變化風險,銀行業需尋求全球合作。銀行業者應在金融監理機構指引下,積極參與並建起全球綠色金融發展倡議和標準,加強綠色金融資源的協作。銀行界亦應加強環境和氣候資訊透明度,積極與客戶及其合作夥伴合作互通,共同提升績效。若成功合作,銀行就可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機制作用,透過業界共同進步革新,就可有更多業務實踐。

各行業都不可忽視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而銀行業綠色轉型對自家業務及社會都帶來正面效果,對全球持續發展尤有裨益;同時,天災及極端氣候事件、全球氣溫上升等,影響糧食生產,引發疾病及勞動力生產力下降,而銀行業綠色轉型可應對市場需求,捕捉商機,並為氣候變化永續發展做準備,是多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