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今早(1日)出席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向議員就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作簡介。有議員關注何時推行體育仲裁,林定國坦言因涉多方持分者,暫未有時間表,形容這是需要「你情我願」才可有效推動,更要具備足夠的經驗才可使制度有其公信力,會盡力於明年與各持分者溝通後,交代基本的推動方向。
新民黨容海恩關注如何深化本港調解文化,舉例新加坡推動多年的地區調解服務,為鄰舍處理糾紛等,期待香港在社區上有更多調解服務的推廣,如何令更多人接觸到調解及相關的培訓都很重要。她更關注當局宣布推行體育仲裁,促當局交代推動的詳情及時間表,舉例內地有體育仲裁相關的委員會,香港是否會自行成立或如何處理。
考慮推出社區調解服務先導計劃
林定國指自己很關心調解服務如何接觸到市民大眾,為他們處理日常的爭議,認同需要增加社區人士有相關的認識,故當局正思考推出社區調解服務先導計劃,將與地區人士了解如何有效協助他們,強調律政司不一定要自己處理,坊間有很多相關的專業人士,律政司可以作為橋樑的角色去協調或配對。
他續稱,如地區的調解服務增加,能夠為市民解決問題,就會令市民對調解有所認識及信心,慢慢才可隨時月凝聚社會認同調解,是一個有效又可以公平的解決方向。
至於體育仲裁,他坦言目前沒有確實的推行時間表,《施政報告》中提到是研究推動,因為這不是律政司單獨可處理的事項,當中涉及很多不同的持分者,包括其他相關的政策局如文體旅局、港協暨奧委會、各體育總會等,他們各自都有自己的調解章程,而自政府宣布作出研究後,坊間有很多不同看法,故必須先集思廣益。
體育仲裁員須具法律及運動經驗
他舉例內地有自己的機制、瑞士有最有名的體育仲裁院等,香港要思考是否使用這個形式,強調體育仲裁有兩大關注點,包括要較其他仲裁更有效率,因為很多時涉及很強的時間性,如運動員有無權代表特區出賽等;其次是專業性,因為體育種類多,挑選仲裁員時不只看其法律知識是否足夠,更要在某些運動有足夠經驗,否則難以建構一個具公信力的制度。
另外,選委界簡慧敏表示,留意到政府於10月已設立國際法律人才培訓辦公室,很期待於本月8日啟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關注辦公室成立後,當局有否疏理出本港在哪些範疇的法律人才有更大需要。
林定國坦言,辦公室主任楊玲今天首日上班,稍後會與他詳談再落實具體計劃。他續稱,學院有不同的對象包括內地、外地及本地的司法人員,以加強處理涉外法律的能力,又說學院的其中一個方向是加強海事法律培訓,以鞏固本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
記者: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