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由港大醫學院教授李雪帶領的全港首個抑鬱症健康經濟模型研究顯示,香港於2023年至2032年將持續面臨診治抑鬱症的重大負擔。研究團隊利用來自醫管局的全港電子病歷,聚焦2014年至2016年間診斷為抑鬱症的25,190名患者,並進行為期7年的隨訪直至2020年。研究預測,由2023至2032年,香港每年將有55,849至57,896名患者罹患抑鬱症,帶來的年均醫療成本超過25.1億港元,其中精神科的護理成本開支為4.735億港元。

研究預測,儘管只有少於20%的抑鬱症患者會發展為難治型抑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簡稱TRD)或出現相關合併症,但這些患者卻將耗用近半抑鬱症相關的醫療資源。

港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資料圖片

男性發病率較低 惟確診後所需資源更多

研究團隊指出,雖然男性的抑鬱症發病率較低,但一旦確診,所需的資源更多;尤其是有健康問題的男性抑鬱症患者(65歲及以上)將面臨的個人醫療成本和死亡風險最高,而青少年患者將導致最高的精神科護理開支。

另外,抑鬱症患者在接受兩種抗抑鬱劑後仍未達到緩解期,就歸類為難治型,治療上也比較困難。儘管只有少於20%的抑鬱症患者會發展為難治型抑鬱症或相關合併症,但他們卻耗費31至54%的抑鬱症相關醫療資源。由此可以推斷,當抑鬱症病情惡化至嚴重階段將造成巨大的資源負擔,所以早期干預對於挽救病例及節約醫療成本至關重要。

研究最近於《刺針區域健康》期刊發表,結果亦指出全球社會經濟變遷背景下,本港市民精神健康問題加劇,亟待全方位的醫療及社會服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