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齊齊申請加價,據悉九巴申請加幅達6.5%、城巴則亦9.5%,多名立法會議員質疑幅度遠高於通脹。其實巴士營辦商「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做法,政界早已見怪不怪,預料政府亦不會容許加足,有行政會議成員表明會謹慎把關,但承認要平衡市民負擔能力與巴士公司盈利空間,並不容易。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兩間主要巴士公司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九巴及城巴兩間主要巴士公司,已經申請加價。(資料圖片)
城巴申請加價幅度近一成。(資料圖片)
城巴申請加價幅度近一成。(資料圖片)

巴士加價︱巴士公司營運難 政界:唔申請加多啲都對唔住自己

兩間巴士公司對上一次加價為2023年,當時加幅分別為九巴3.9%、城巴4.9%,這比起兩巴原先申請的加幅(九巴9.5%、城巴劃一加2元)為低。

有行會成員私下指,對於今年申請加幅是意料之內,但仍覺得數字「幾誇張」,參考過往經驗,都知道巴士公司例必提出一個社會難以接受的加幅,再與政府討價還價。據知,行會至今未見加價相關文件或曾討論,政府慣常會準備好資料,推算不同加幅之下市民的承受能力、對整體路面交通影響,以及巴士公司盈虧狀況、資本回報率等,分析透徹後才交上行會,確保最終加幅有根有據。

行會成員湯家驊說,原則上行會審批加價時一定會考慮市民承擔能力和經濟狀況,但同時要平衡巴士公司營運,「人哋都係私人公司,點可能唔俾人賺錢」,巴士公司基於公共服務需要,總要維持一些不賺錢的路線,若連合理的盈利空間都不留下,隨時影響這些路線運作,到時受害的只會是普羅市民,明白兩難所在,會小心把關。

事實上,兩大巴士公司營運狀況本身不算太理想,其中九巴疫情期間連年虧損,去年才開始轉虧為盈,除稅後盈利為1150萬元;城巴狀況更差,疫情期間赤字以億元計,上年度才稍為收窄至3700萬元。

亦有政界人士指,本港交通發展從來以鐵路為骨幹,鐵路開得越來越多,巴士公司生意難做,這問題一直存在,而世界各地營辦公共交通工具都是虧本,不靠政府補貼難以營運,香港的巴士服務亦如是,一般都需要與地產項目協同發展,讓地產商發展物業項目時,一併用作交流配套作為賣點。站在巴士公司角度,在商言商,確實「唔申請加多啲都對唔住自己」,但暫仍未見政府有意欲從根本解決。

政府連年赤字,今年推出財政整合計劃縮減開支,包括檢討2元乘車優惠,有議員猜測巴士公司獅子開大口申請加價,與2元優惠有機會調整有關。目前巴士公司確實「受惠」於2元優惠,單計上個財政年度,政府向專營巴士公司發還逾14億元的少收車資,變相成為補貼,但有行會成員認為今次申請加價與2元優惠無直接關係。勞福局本年底完成檢討2元優惠,據悉至今仍未諮詢行會,倘若有所收緊,難免影響老友記或準備「登六」人士的幸福感,如何平衡同樣考驗政府智慧。

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