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區選前一個月,當時大家在關心在連串暴力示威中,區選究竟能否辦得成?

我和親台人士談起此事,他們對香港區選顯得滿不在乎,笑稱香港的示威,已經為民進黨總統蔡英文拉了很多票,台灣傳遍香港示威者被「黑警」打死、在警署內被強姦的消息,香港局勢成為台灣選舉最主要的話題。若香港因暴亂而取消區選,會被理解為暫停民主,一國兩制破產,正中蔡英文下懷。

和親美人士談起區選,態度卻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香港一定要進行區選,北京不能輸打贏要,他們很緊張區選必須如期進行。由兩者的差別,可以理出一個思路,台灣只想香港大亂,以證明一國兩制失敗,為自己助選。而美國卻更深謀,支持反對派由選舉進軍,意欲奪權。假設這是一場顏色革命,最後要在香港建立一個親美政府,未來有何路徑?

1.以區議會為基地,癱瘓政府,佔據政治議題,大量繁殖後代。從建制的角度,選後的區議會相當恐怖,十八區中除離島外,十七區被反對派過半數佔據,其中黃大仙和大埔區議會更全軍盡墨,一個建制派議員也選不出來。未來反對派最「大路」的玩法,是利用區議會逼迫警察,癱瘓政府,各種要諮詢區議會的發展項目,都很難通過。更激的玩法是借區議會通過政治性議案,搶佔輿論主導權。

另外區議員有大量政治資源,有人粗略一計反對派大量搶位後,幾年可拿到超過十億,以那八十個當選的素人為例,相信不少是本土或勇武派,他們可以借區議會的資源,大量繁殖下線人物,搶佔政治地盤。

2.攻佔立法會半數議席。立法會直選的名單投票制,類似比例代表制,有異於區議會的單議席單票制。若明年九月立法會直選時和區選一樣,反對派取得百分之五十七選票,建制派得百分之四十二,結果也不會如區議會那麼災難性。

上屆二○一六年九月的選舉後(未DQ議員之前),在立法會七十個席位中,有二十九個反對派,四十個建制派,一個其他,建制派還穩過半數三十五席。明年立會選舉,在功能組別方面, 建制派會先失一個區議員選出的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以個人票作為投票方式的功能組別,如仍是建制派的工程界亦屬高危,建制派比二○一六功能組別可能共失兩席。至於直選方面,建制派可能失一至三席。若以悲觀情況計,建制派失五席到三十五席,反對派增加五席到三十四席,建制派隨時跌到半數邊緣,政府極難管治,只要一兩個建制議員叛逃,就可翻盤。

3.搶佔特首之位。特首選委會有一千二百人,當中一百一十七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過往這些選委席位由建制派包辦。到二○二一年十二月下屆選舉時,這一百一十七席將全部落入反對派之手。反對派在上屆特首選委會有三百二十五席,若反政府的民情持續到二○二一年,粗略估計反對派的選委席位隨時衝擊四百席。若加上區議會產生的一百一十七席,他們的席位可能有五百席以上,雖然仍未夠六百零一票的當選票數,但若有一些手握一百票的財團和反對派合流,隨時可以選出一個親美特首,奪權大功告成。

民主選舉,本來贏輸無定數,政權轉易也很正常。但從政者若被外國操控,選出來專門和本國對抗,那又是兩碼事了。六月的時候,我和政府高官議論時局,他們希望「捱捱吓就過去」。一般情況的確如此,上街上得多都會累。但若政治運動有外地勢力操弄,就不是這麼容易捱過去了。現在看來,這個奪權之局,已遠超特區高官能處理的範圍了。(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