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過後,還有不少建制派不接受這個選舉結果。我對他們說,這是一件好事,讓大家認清真正的問題所在。

這次選舉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九選民投了反對派,百分之四十二點三選民投了建制派。其實在多個民調問及各種和示威相關的議題,已經常反映出類似的近乎六四之比的黃金分割比率。例如民調顯示完全不接受暴力衝擊和破壞的市民有百分之三十九點八,對暴力完全接受、理解並接受、理解但不接受的三組人共有百分之五十八點八,又是接近六比四。在民調中相信太子站內死了人的有百分之四十八,不信的有百分之二十九,其餘是不知道,將有看法的百分之七十七人群化大成百分之一百,就出現相信太子站有死人的是百分之六十二點三,不信的是百分之三十七點七,也是接近六、四之比。

所以話支持反對派和支持建制的市民大約是六、四之比,其來有自,也是香港的「大民意」。過去在區議會選舉,玩法是不講政治,講地區服務加「蛇齋餅糭」(建制派和反對派都派),模糊了六、四大民意。但今次區選飛隻黑天鵝出來,全人類都走去講政治,按政治取向而投票,在單議席單票制下,就造成一面倒的選舉結果。

過去在立法會選舉,走出一批和建制派友好的「中性候選人」出來,把反對派百分之五的選票拉過,就出現所謂建制派和反對派得票百分之五十五對百分之四十五的局面,但老實講,這也是一種「偷雞」的結果。你看這次區選那些中間一些的政黨,不少是全軍盡墨,就知道在政治熱度很高的環境,非藍即黃,沒有一個中間的市場。

所以要追蹤區選結果的底因,要對香港的民意環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香港七百四十萬人口,十八歲以上能回答民調的大約六百萬人,這就是一般民調反映出來的民意。有四百一十三萬登記選民,今屆區議會有二百九十四萬人出來投票,一百六十七萬人投了反對派,一百二十四萬投了建制派,說建制派多了幾十萬票也意義不大,因為對手增加的票數更多。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選戰可以重打,建制派如果要取得區議會過半數議席,只有兩方向,第一是社會降溫,投票率跌到百分之五十三或以下。第二,反對派的選民中,有部份轉移了。無論支持建制派或反對派的選民,都有些遊離份子,我估計反對派的百分之五十六點九選民中,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七是較有可能轉移變成不投票/或按地區功績投票,這「百分之二十七點七」的數字何來,皆因民調顯示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七「理解、但不接受暴力」的市民,他們較期望暴力示威快點完結。這批人最後沒有轉移,皆因第一,政府無能,沒有結束曠日持久暴力示威的方法。第二,相信警方濫暴殺人。

太子站其實沒有死人,但造謠者很成功,造出「黑警殺人」的印象,最好笑的是如今還在街頭巷尾,馬路之上,看到大量「黑警殺人」的塗鴉。日看夜看,真是不信也會變成相信。

我一直認為,抗暴要有心戰室,要打輿論戰。但數名港府高官私下抱怨,連他們也不明白為何不設心戰室,搞到各部門各自為政,一盤散沙。這讓我回想回歸之前,港督肥彭為了硬搞政改,要和北京打輿論戰,在港督府設心戰室,成員除了肥彭外,有渾名叫「大細龜」的英國來的兩個高級助理,有搞軍情出身的布政司霍德,有新聞統籌專員韓新,有綽號「魔僧」的中策組組長首席顧問顧汝德等等,全部人我都領教過,個個都是超班叻人。在這種心戰室監控下,假設誰夠膽散播「警察在太子站殺人」的假消息,第二日等拉都可以了。

現在的政府不想、不識、不敢去打輿論戰,結果就一定會輸了。(盧永雄)

原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