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始,政治上也揭開新的一頁,就是地方議會幾乎全面易幟,由非建制派主持大局。新官上任三把火,區議會變天,新議員氣燄更大,官場中人話題,就是將來怎樣落區受靶。

張建宗被「食檸檬」

自實施問責制後,政府內部有官不聊生之說,官員對到立法會解畫視作畏途,大家都不想面對議員兜口兜面被辱罵的情境。現時,非建制派議員進佔區議會,首度出招就是請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食檸檬」,杯葛周五的簡介會。往後區議會的政治生態怎樣轉變,不能不令官員擔心。

現時,不少地區事務,政府都諮詢區議會,所以很多企業機構,若然要在地方有計畫,都希望在區議會能順順利利過關。現時新議員上場,他們對地區運作不熟悉,將來會否凡舊的一切都要推倒,是最令持份者關注的。

區議會變天,在二○○三年五十萬人大遊行時曾經出現過,但當時仍然有委任區議會稍為平衡,當時的社會氣氛也沒有今日的緊張。在這個局面下,要直接面對地區工作的官員最頭痛。如果新人凡舊制都要打倒,估計未來工作量必然大增,萬一新貴認為官員不合作,磨合就加倍困難。

會合作不會硬食

擔心之餘,有官員認為天也不會塌下來。從公務員角度,選舉有勝有負,人事就會因此改變,他們的立場是勝出的議員獲得民意授權,就可以行使議員權力,公務員都會合作。另一方面,行政部門有本身的權責,議員提出要求,公務員就會按規矩辦事,能夠做的都會做,超出權力範圍的事,那就無能為力。正如與警隊的關係,若然區議會討論警民關係,警方會樂意溝通,但如果把議題變成政治化,警隊不可能照單全收硬食。警隊如是,其他政府部門按理都是一樣,外界很難期望公務員落到地區議會去「受靶」。

區議會和立法會在職能上不同,除了處理地區事務,區議會功能主要是諮詢,區議員主要是反映意見,讓負責的部門考慮。立法會的職能是訂立法例和監察政府的政策,曾次上有不同。若然區議會將來變得太過政治化,相信負責的官員也很難作出甚麼回應。區議員作為民意代表,同樣要向選民交代,怎樣做好地區事務,都要靠理性討論,不能一味用政治解決。

要按住規矩辦事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曾提出主動到立法會解畫,期望改善與議會溝通,但近月行政立法關係惡化,《施政報告》在立法會提出後無法繼續讀下去,於是就改用錄影交代。同樣,官員要向區議員簡介,區議員拒絕接受,政府不能勉強,當議會瀰漫了政治氣氛,最後官員就只能按住規矩辦事,好官我自為之。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 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