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環保署今日公布2019年香港空氣質素的概況,本港五種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即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 、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及臭氧(O3))的年均濃度中,臭氧從前年的52微克不跌反升至去年的60微克,升幅達15%,是自1999年以來新高。

環保署就解釋,空氣中的臭氧仍然呈持續上升趨勢,臭氧是複雜的空氣污染問題,亦是區域性問題。它不是從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近年本港臭氧濃度上升,除了因區域背景臭氧水平偏高外,本地車輛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亦會間接導致路邊及市區的平均臭氧水平上升。主要是因為少了一氧化氮與臭氧作化學反應,因而減少臭氧的消耗,令較多臭氧存在空氣中。


環保署指,路邊二氧化氮雖然已經大幅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去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80微克,是空氣質素指標限值的兩倍。商業車輛(包括貨車、巴士、小型巴士和的士)雖然只佔整體車輛數目約20%,但卻是路邊二氧化氮的主要排放源頭,其排放二氧化氮佔全港所有車輛排放量的90%以上。因此,商業車輛會繼續是政府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

不過環保署認為,本港的整體空氣質素呈現明顯改善的趨勢。在1999年至2019年的二十年間,一般空氣中的PM10、PM2.5 、NO2及SO2從最高濃度水平下降了34%至80%,路邊濃度減少了34%至82%。在煙霧方面,本港空氣低能見度的時數亦從高位大幅改善了70%。區域空氣方面,香港科技大學從衛星資料的分析亦顯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PM2.5水平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