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面封關變成政治圖騰
02月08日
「全面封關」這四個字已經變成了罷工醫護的一個政治圖騰,要頂禮膜拜,認為政府非做不可。如何抗疫是科學問題,應該理性討論。何種抗疫方法可以付出最少代價,又最為有效,是應該詳細探討的問題。內地特別是湖北省,是這次疫症的高發區,如何減少或者阻止帶病毒的人士入境,就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完全封關是意味着從內地「零入境」的話,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拒絕香港人從內地回港入境。現時有二十至三十萬的香港人在內地工作或者生活,他們有些在內地上班,只在周末、周日返回香港,有些是內地居住,偶然回港,或者在內地居住,每日回港上班或上學。如果完全封關的目的,是要防止在內地染病的人進入香港,理論上,所有來自內地的人士,包括香港人,都不能放行。
這樣問題就來了,由於香港人有居住在香港的權利,是由憲法所賦予的,香港不能夠立法禁止香港人返回香港,否則他們會變成國際人球,就像電影《機場客運站》(The Terminal)中主角湯漢斯那樣,無國家收留,只能夠在機場或關口禁區內生活。拒絕香港人從內地回港是不切實際的要求,他們從疫區回來也只能隔離檢疫,因此所謂完全封關並不可行。
第二是如何保障物流暢順。完全封關意味着所有來自內地的香港人或內地人不能入境香港,現時香港的絕大部份生活用品,都是從內地輸港,如果拒絕中港貨車司機入境,貨物只能夠拉到香港的關口,不得其門而入,本地物流接不上,香港生活必需品供應嚴重短缺,馬上會爆發暴動。基於上述兩個前提,所謂完全封關,只是空中樓閣。嚴格而言,只能追求最大限度封關。
如今所謂「完全封關」變成一種政治訴求,不是追求從「內地」零入境,只是追求「內地人」零入境而已。香港現時的討論已經變成很不理性,例如最近就瘋傳:政府不願意實施完全封關,原因是要留一個通道,讓內地的海外留學生可以先在香港停留十四天,然後才到外國讀書。但現時大多數國家並未拒絕中國學生入境,根本無需要香港保留這條所謂的通道。
堅持只針對內地人不讓他們入境,無論他們已隔離檢疫多少天,其實缺乏公共衞生的理據。如果有內地人要來香港,又願意接受十四天的檢疫,十四天是新型肺炎的潛伏期,過了十四天對病毒檢測還是陰性,便不是帶病毒者,為何需要特別針對內地人呢?此外,又有人說若不全面封關,會有很多內地人湧港,香港隔離設施不足。這些問題比較具體,也不難解決,政府可以租用整幢酒店甚至大型郵輪作為隔離中心。退一萬步說,香港真的出現隔離設施不足的話,到時可以拒絕再讓內地人來港,直至有足夠的隔離措施時才放行。
其實,上述提及的所謂不完全封關所引致的種種質疑,當中不少是由針對內地人所衍生的,有種族歧視的味道,也是反中情緒的延續,並非從防疫的角度出發。政府公佈的十四日檢疫措施,相信會大幅減少內地來港的人流,亦會大量減少香港人回到內地。然而,在執行上最大的難度,不是如何為從內地人檢疫,而是如何防止從內地回來的香港人違反家居隔離令,回港後未夠十四天更四出活動。相信政府的新措施會包括一定的罰則,但現實在執行上會有一定的困難。
如果這場檢疫的討論是理性的話,本應是要多些討論如何讓從內地入境的香港人,能夠遵守14天的家居隔離令。可惜的是,大家對這些更重要的問題視而不見,而是反覆糾纏於一些與防疫無關的政治話題。(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