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自殘救港要不得
02月10日
新冠肺炎令香港陷入一片陰霾。過去兩星期,疫情在各國不斷爆發,香港要加強戒備。在這個情況下,剛成立的醫護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以罷工手段,要求政府全面封關。政府其後關閉了十個中港口岸,亦由二月五日起,對從內地入境人士實施強制檢疫十四天的措施,罷工醫護仍不收貨,有六千名醫護人員罷工了五天,令香港的醫療服務陷入混亂,批評聲響起。 在民情不利加上堅持行動的前景難捱,上周四「醫管局員工陣線」與醫管局談判未能達成共識,翌日進行會員網上投票,決定是否延長罷工,結果有過半數會員反對延長罷工行動,令到這次工業行動出師未捷。
醫護罷工敗在何不食肉糜
醫護罷工來勢洶洶,實際事前成功機會已有限。「醫管局員工陣線」發動工業行動,主要是借助市民擔心新冠肺炎在社區爆發,以及對政府不滿而為之。醫護的罷工行動甫開始就備受爭議,但仍有一定數量的市民死硬支持。為何這個罷工行動最終要自行撤退呢?
綜合政界中人分析,首先是工醫護的罷工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醫管局員工陣線」行動事出突然,事前未有與政府或醫管局進行詳細商討,沒有逐步升溫的醞釀,迅速把行動推至極端,有點急於試劍的感覺。然而,作為醫護人員,對公共政策有意見,便馬上以離開崗位作為逼政府就範的籌碼,極富爭議性,有人甚至指出罷工醫護已違反了要實行「南丁格爾精神,勇敢迎接困難挑戰」的入行誓言。醫護這次罷工,縱有一些市民支持,在道德上卻有很大瑕疵。
由於反對派認為「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選特首的「選舉委員會選舉」和「勞工顧問委員會選舉」都是以「一工會一票」進行,故在反修例運動進入尾聲時大舉成立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是其中成員比較多、力量比較大的新成立工會。「醫管局員工陣線」是次借全面封關的訴求出招,就是希望以反修例運動時反對政府最熱烈的醫護界為核心力量,一呼百應,策動其他行業工會一起罷工,造成癱瘓政府以至整個社會的目標。
今次事與願違,醫護罷工之後,其他行業工會跟進乏力,令到罷工醫護變成孤軍作戰,跌入負評包圍的重圍,在錯過政府宣布強制隔離措施時的離場機會後,陷入全面挫敗。從天時地利分析,其他工會為何支援乏力呢?還是大環境使然。在醫護罷工後,同是在反修例運動中較活躍的航空服務員工會便醞釀發起罷工,港龍航空公司空勤人員協會便要求公司在新冠肺炎爆發期間,暫停所有往返內地的航班。不過,工會還未有採取行動,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便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級別應變措施,表明「將會逐步減少來往香港及中國內地航班百分之五十或更多的運力。」在人力需求大減的情況下,工會勉強發動罷工,根本籌碼有限。機艙服務員工要搞工業行動,公司卻大幅減少航班,要求他們放無薪假期,變成順理成章,他們連表示不滿,在節流安排上討價還價的機會也賠上了。在這個氣氛,其他不是收皇糧的機構,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香港剛剛經歷了八個多月的社會動亂,整體社會已經出現非常勞累的狀態,本地的中小企業已陷入相當艱難的環境,如今又突如其來一場疫症。防疫的大方向是要減少人群之間的接觸,各種社會活動、經濟活動基本上陷於停頓,對經濟的殺傷力甚至比社會動運更大,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何時會完結,還不知道。
在連環的打擊下,香港經濟已跌入懸崖。各行各業的僱主已陷入退無可退的地步,最後的做法是削減人手,收縮成本,希望捱過嚴冬。正在社會出現大量的人手過剩的時候,人人都在擔心自己的飯碗,企業在好景時覺得以和為貴,現在已逼到懸崖邊,有人還要逼上門,反應可思過半。政府醫務人員食慣皇糧,未必感受到現時私營企業的蕭條氣氛,其他行業員工受形勢所限,不敢搞工業行動,策劃醫護罷工的大腦,顯然是敗在「何不食肉糜」、對民生的離地判斷。
工會壯大不利港式經濟
最近,各行各業紛紛成立工會,罷工或會成為社會未來的新常態。工會組織在香港一貫不活躍,勞工權益通常透過市場機制去尋求平衡,年前政府通過最低工資,都要作出很大的努力。有熟悉中港關係的人憶述,在香港回歸之前,對於工會的問題,中英曾有共識。內地行社會主義,工農階級當家作主。港英政府以至本地的資本家都很擔心,香港回歸之後內地會透過組織工會,變成一股控制香港的力量。不過,中央當時的看法是要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結構和特色,藉此穩定香港的經濟根基,表明無意在香港加大發展工會。當時社會普遍看法,認同香港缺乏天然資源,要養活幾百萬人殊不容易,勤奮的勞動人口非常重要。香港是外向型經濟,而且以服務為主,彈性十分重要,以集體談判作為手段的工會,會對港式經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就算到了今日,香港在勞工及工會方面的法例上,遠比西方國家保守。
工會以工業行動爭取勞工權益,造成社會以至經濟很大傷害,在西方屢見不鮮。最典型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煤炭工會勢力龐大,令到英國民窮財盡,國民最後也覺得這條路行不下去,便支持當時的鐵娘子戴卓爾夫人進行改革,英國經濟才得以復甦過來。同樣情況發生在美國汽車工業。二、三十年前,美國汽車工會非常活躍強大,過分豐厚的勞工福利最後令到原本威震全球的美國汽車製造業破產,工人最後淪為輸家,要直至汽車工會的勢力瓦解之後,美國汽車業才能重拾生機。
英美大國,擁有龐大的技術和資源資金,工會的影響也這樣大,香港如果也出現強大而活躍的工會,工業行動頻繁,試問香港又怎能夠維持繁榮呢?
過去的大半年,香港人已做了很多與香港一貫的核心價值相違背的事情,例如破壞社會安寧以至法治去爭取政治目標,現在再以工會組織去發動社會運動,這些行為在未動搖政府之前,先犧牲了其他人的福祉,淪喪了香港的專業精神,這是否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呢?違法達義、擾亂公眾秩序,以至專業人士輕率發動工業行動,無疑都是逼社會自殘。有些人卻聲稱這是在救港,但從今次醫護工會罷工失敗,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啟示。
醫護新工會以罷工方式,要求政府全面封關,行動以自行擱置告終。部分醫護今次罷工,本來仍有部分市民支持,但最後無法取得成果。說到底,主事者漠視了客觀的大環境和基本道德原則,縱有一點人和,也難敵天時地利不配合,反映了策劃者的鹵莽躁進。(特約作者:陳約翰)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港情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