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疫情下的口罩政治學
02月21日
照說,這類大型連鎖店慣於全球採購,應深明口罩貨源所在,更擅於爭奪口罩貨源,供應不會像近期那麼少。有知情人士就道出此中底,他指對於這些大企業而言,口罩這門生意,現在其實是一個燙手山芋。因為在全球供求失衡下,口罩來貨價大升,大型連鎖店若要加入搶購行列,價格必然大升;可是,在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下,大型連鎖店若要提高口罩零售價格,必然成為眾矢之的,被罵「發國難財」,甚至可能步美心集團後塵。
在這情況下,大企業寧願「忍手」少做這門生意。這亦是政府堅拒介入口罩巿場,為口罩定價的原因,因為限價結果,必然就是供應大減。
情緒化的社會氛圍下,大企業做生意要考慮政治因素,更何況政府。對於如何處理口罩需求,不同地區政府都可說是「扭盡六壬」。
澳門有人口少的優勢,政府率先全民派口罩,對其他政府構成不少壓力。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就直言,全民派罩並不可行,新加坡選擇「優次」做法,將口罩優先供應給醫護、病人、司機及前綫服務人員。至於香港政府,在口罩政策上一直顯得進退失據,既無法像澳門一樣全民派罩,又未能定出戴罩的指引以減少口罩用量,以至整個社會陷入口罩恐慌。
政府日前公布三百億抗疫基金的具體用途,終於提出資助本地生產口罩,希望藉此穩定本地口罩的供應。根據政府的建議,每部全自動口罩機可以獲得二百至三百萬的資助,同時會以每個口罩三元的價錢作包底一年購入。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此吸引價錢,相信必可鼓勵觸覺敏銳的商人投入生產。不過,這個資助方案是否不會引發非議呢?由於工聯會、行會成員林健鋒等建制派人士,早已提出自行生產口罩,以解社會的燃眉之急。政府的資助計畫,會否又引發另一重政治爭議,相信都要拭目以待。
全文刊《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