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最大賣點是向明年三月底前滿十八歲永久居民派一萬元,涉七百一十一億元,小市民大聲叫好,政黨很難反對。而同樣惹人關注的是,政府大開水喉,令到來年赤字升上一千三百九十一億元。 

預算案派錢措施,主要有幾個考慮。第一,全民派錢,省時省力。陳茂波在二○一八年預算案曾有限度地向十八歲以上、沒受惠於預算案市民派發四千元,由於限制條件多多,政府經重重審核,結果搞了一年多才派錢,坊間怨聲載道,很多市民批評「派錢都派得衰過人」。當時決策思維是一種純理性考慮,認為有些人已因預算案其他派糖措施受惠,沒理由重複派錢給他們,所以左篩右篩,篩出那些完全未受惠的人群,選擇性向他們派錢。問題是要向以百萬計市民派錢,加上眾多條件,一年多之後能夠派到,已屬萬幸。這是典型「思維潔淨、做事遲緩」政府行為模式。今次劃一向十八歲以上市民派發,較省時省力,因為入境處已有合資格市民資料庫,只待政府和銀行電腦系統對接,七月初接受申請,最快暑假時可發放出來。

第二,逆周期措施。聽財爺表述,派錢不純粹是讓市民開心,而是一個在經濟下滑中的逆周期措施。希望疫情過去後,市民運用手上的錢,在本地消費,令雪崩式的零售消費受刺激而反彈。政府當然沒有辦法硬性規定市民一定在本地消費,有人會出外旅遊,有人會把錢存下來,但只要政府有心推動,疫情過後,暑假之時,是有機會谷起本地消費,阻截經濟無底下滑的趨勢。

我記得二○○三年沙士爆發那一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因害怕赤字擴大,港元被追擊,在預算案建議公務員減薪百分之四點八,那情景歷歷在目。因為就在梁錦松公佈預算案前一天,我去了他的辦公室採訪他。事前得知公務員會減薪消息,我感到很錯愕,問他為甚麼減薪百分之四點八,他說《基本法》內列明回歸後公務員待遇和服務條件將維持不變,他怕會受司法覆核挑戰政府減薪是改變公務員待遇,所以就減百分之四點八,這是回歸以來公務員累積的加薪幅度。我覺得這個情況很糟糕,會激起公務員的強烈反彈,因為公務員工資加減,主要參考私人機構員工的薪酬趨勢調查,不是政府憑空決定。再者,當時香港經濟正在急速下滑,公務員是香港最大僱員群體,對他們大幅減薪,會令本地消費有進一步收縮效應。那次公務員減薪,亦令公務員成為二○○三年七月一日大遊行的主力。

經濟學有一套理論,是在經濟差的時候,政府推逆周期措施,就算有財赤,還是要花錢撐起經濟,而不是在經濟差時收水。

第三,赤的疑惑。今次全民派錢動用七百一十一億元,再加其他寬減,合共用一千二百一十億,令下年度赤字高達一千三百九十一億元,等於本地GDP的百分之四點八,超越了一般西方國家財赤要控制在GDP百分之三或以下的要求。

回看香港回歸之後的歷史,二○○三年及二○○四年,香港經濟快速衰退,令財政收入減少,這兩年財赤都去到GDP的百分之四點八。這又回歸到上面所討論過的,如果加大財赤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減緩經濟下滑的速度,會有減少往後財赤作用。假若不願花錢,或者花錢花得不到位,經濟衰退將更嚴重,財赤只會愈來愈大。

其實,財赤關鍵不是一次性的派錢開支,而是政府正在年年急增的經常性開支。過去五年,教育等三大開支項目累計支出增加百分之五十,上年政府經常支出增加百分之二十二點二,來年經常支出增加百分之十六點九。到政府真是無錢時,可以不派錢,但經常開支很難減下來。結論是在如此悲慘環境下,財爺對全民派錢是必要之惡,但如何長遠控制經常性開支,是整個政府要面對的問題。(盧永雄)

全文刊於《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