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業界認為,抗疫程式設計應考慮增加使用者使用誘因,令市民主動提供有用資料。

君宇人工智能策劃總監黃君保指出,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的聰明之處,在於它既方便政府找出緊密接觸者,程式使用者亦可以通過程式,即時了解個人感染風險,鼓勵用家主動使用,「相反,由於佩戴隔離手帶對個人缺好處,就會有人想辦法避開提供資料。」

就香港隔離手帶應用情況,他建議可為隔離者的手機安裝量度體溫程式,可定期量度及記錄體溫情況,評估其感染風險並可即時召喚救援,「用戶會關心自己會否感染,數據對他個人有幫助,另一方面,用戶每次量體溫的數據,以及使用程式時的位置定位,都可以即時傳送至相關部門,減少監察人手。」

各地利用科技追蹤隔離者及緊密接觸者的措施(部分)

台灣
利用手機定位鎖定手機訊號,一旦檢疫者離開範圍,系統將傳送「警告簡訊」給當事人及警察等。

新加坡
開發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以藍牙自動記錄緊密接觸者,一旦有人確診,系統可提示緊密接觸者防疫。

內地
使用者以「健康碼」應用程式,申報個人資料及健康狀況,製成個人專屬二維碼,並按其風險高低分為紅、黃、綠,綠色通行,紅色隔離。

南韓
利用手機位置數據、信用卡購物記錄、閉路電視片段,追蹤患者行蹤及病毒傳播鏈。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