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一首懷舊歌曲,一場盛裝舞會,既體現昔日香江情懷,亦蘊含不少港人回憶。生於五十年代的廣州女子張韻,因天生擁有好歌喉,少女時代曾擔任歌舞團主要成員,但因政治問題被貶為「工廠妹」,及至內地改革開放後來港,為重返「歌壇」自組樂團在酒樓獻唱,其後開設歌舞廳,讓賓客在悠揚歌聲下牽手起舞:「希望每一位客人,在歌舞廳留下美好追憶。」記者 林家希 林樂軒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日前踏進旺角洗衣街金雞廣場金儷星鳳凰于飛宴會廳,發現該場所基於防疫禁令暫停營業,七十歲女東主張韻深情演唱源自內地八十年代的「成名曲」《十五的月亮》。繞梁歌聲驟止,她呆望空無一人的舞池,娓娓道出歌舞業的甘苦,還有歷盡波折的人生。

廣州小天后「崇洋」淪打工妹

時光倒流七十年,剛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火紅歲月」。「韻姐」訴說,當時在廣州出生及成長,因擁有好嗓子兼熱愛唱歌,就讀初中時萌生當歌手的夢想,但一九六三年因內地推行「上山下鄉」運動,規定「知識青年」前往農村「勞動」,她年僅十六歲便被指派往廣東惠州農村,期間曾投考音樂學院,卻因父母分別是稅務部門人員和教師,被指是「萬惡的資本家」,她亦因此被指「成分不好」,不獲取錄,猶幸兩年後某天被惠州市歌舞團發掘,成為當中一員。

來港一唱成名 唱家班做老闆

正值花樣年華的「韻姐」,憶述歌舞團僅可表演「樣板戲」(官方認可的戲劇作品),當中包括以中共解放戰爭初期為背景的《智取威虎山》,她當時獲指派飾演該歌舞劇主要角色「小常寶」,不久聲名貫徹惠州,「有人踩兩小時單車來聽我唱歌!」可惜經歷三年歌舞演員生涯後,某日她回信給一位偷渡前往香港的友人,提及希望有天能到香港,不料被當局截獲信件,被指「崇洋」,結果丟失「飯碗」,被指派往食品工廠當工人。

由「小天后」淪為「打工妹」,「韻姐」苦笑說六年來一直以晾曬粉絲餬口,期間與一名港男結婚,及至七九年內地改革開放後,帶同剛滿月兒子赴港定居,未幾從電視機看到汪明荃和甄妮等歌手表演後,一度重燃歌手夢,但由於要照顧孩子,亦要前往丈夫開設的裝修公司幫忙,直至四十歲才苦尋入行機會,包括報名參加電視節目《歡樂今宵》的歌唱比賽,惜入圍後因故退賽。

沙士期間開業 多年來未虧損

錯失機會後,「韻姐」不時前往油麻地廟街的歌廳光顧,以客人身分獻唱兩首「飲歌」,沒料有天與同鄉琴師重遇,九九年共同創立樂團,不久經友人介紹,與太子運城酒樓合作,以拆帳形式經營「小型歌舞廳」。「韻姐」笑說,當時演唱內地歌唱家董振厚作品《十五的月亮》,結果一唱成名,「日日高朋滿座」,讓她說深感滿足,惟好景不常,先後合作的四間酒樓均突然倒閉。

為延續歌唱事業,「韻姐」決定自行開設歌舞廳,○三年洽商租賃旺角金雞廣場九樓的鋪位,但之前租賃該鋪位的網吧東主,搬離前拆走電燈、電綫等設備,加上當時「沙士」疫症來襲,百業經營困難,猶幸商場大業主當時得悉她欲開設歌舞廳,為長者提供娛樂,於是派員鋪設電力和照明系統,讓她減省不少開支。

歌舞廳於當年五月開業之際,正值疫情消退之時,「韻姐」說舞客紛沓而至,「早舞」、「茶舞」和「晚舞」經常逼滿客人,○七年決定擴充規模,搬至同一商埸三樓佔地逾萬呎的埸地,幸好多年從未虧損。

熱愛歌唱的「韻姐」,多年來不時在「晚舞」時段登台演唱,獲得不少客人掌聲,部分「粉絲」一直捧場至今,也喜見台下一些男女客人共舞結緣後,最終成為夫婦,「這地方帶給我和大家很多美好回憶!」可是,快樂日子猶如時光飛逝,她說近年甚少唱歌,但仍會在歌手臨時請假時客串獻曲,「創辦歌舞廳是一生無悔的決定!」

聞歌起舞雖是樂事,但亦有失意時,她說當得悉一些老顧客離世,不免難受,更有長者上台唱歌後暈倒,送院後證實不治,「人生就是如此。」

舞池其實是社會縮影,「韻姐」不諱言看盡人生百態,例如有一名擁有數個物業的家庭主婦,因被年輕男舞伴迷倒,不惜為其買樓及借款相贈,最終傾家盪產,淪為商場電梯操作員;也有不諳舞蹈的妓女,在歌舞廳門外拉客入內,與男士相擁熱舞,被人誤會她經營色情場所。

偷跳「早舞」違令 認錯停業

為賓客帶來無數歡樂的「韻姐」,坦言希望經營至九十歲,豈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早前按照公眾娛樂場所暫停營業規定關門,其間因損失慘重恢復「早舞」,被質疑違反防疫禁令,經本報報道後承認錯失再度停業。她慨歎,若疫情持續多月,業主不肯大幅減租,政府又拒絕補貼租金,今年底勢將結業,但願瘟疫早日離去,「歌舞昇平,社會安寧!」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