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治療APP助SEN童不停學 家長變老師家中教子女
04月26日
不少有聽力、言語、視覺、智力等障礙,肢體傷殘、注意力不足和特殊學習困難等問題的兒童,以及患有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同樣因疫情停學,鍛煉專注力等行為治療也被逼暫停,可能導致將來難以融入主流學校,甚或影響將來學習、就業和生活,貝智教育機構旗下貝智人工智能(Bridge AI)於是推出應用程式,協助以遙距方式延續訓練。
先評估後訂造訓練內容
貝智人工智能首席執行官黃俊文表示,集團旗下教育中心過往主要透過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由行為治療師指導「SEN」學童完成不同訓練,並記錄和分析眾人的學習表現,「行為治療遙距應用程式」亦包含這些元素,課程主任及行為治療師首先會進行家訪,評估學童狀況及教導家長使用程式,並度身訂造訓練內容,家長之後可通過該中心提供的平板電腦開啟程式,每天點擊相關教學短片備課,繼而按照指示,化身「實習老師」教育子女。
黃俊文續稱,家長要通過視像鏡頭拍攝子女接受訓練的情況,「例如控制等待訓練,學童要等待五秒才可拿起玩具,觀察是否順利完成。」拍攝過後,家長亦要為子女各項表現評分,有關資料會傳送至雲端系統,經系統的人工智能(AI)算法分析,再建議學童翌日須參與的訓練內容,並由課程主任把關作最終決定,每星期亦會通過視頻,與家長討論孩子的學習進度,其間也會通過有關影片,向家長講解如何改善教導方式。
通過視頻討論孩子進度
應用程式迅速面世,研發工作原來早於疫情蔓延前開始。黃透露,貝智過去六年教導了逾三百名「SEN」兒童,制定了超過一萬項訓練內容,去年十一月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如何利用有關數據協助行為治療師及課程主任編制課程,程式原定明年才推出,但因疫情影響有關學童學習,於是加快推出程式,並將用途改為遙距教導,目前已輸入逾百種訓練課程,預計今年五月再增加約三千種教學方式,以切合不同「SEN」學童的學習需要。
據悉,應用程式本月初推出後,試用的家長反應正面,其中陳太表示,由於幼稚園停課,擔心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四歲半女兒「晞蕾」失學多時,會影響未來融入主流學校,尚幸使用程式施教,女兒可從學習中繼續進步,「專家通過教學影片指導,不用為教育女兒苦惱。」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總監李少暉,亦是應用程式研發團隊成員。他坦言,設計過程經歷不少考驗,例如要研究如何簡化程式介面,務求讓普遍家長可順利操作,以及希望在疫情下盡快推出,時間相當緊逼,幸經一番努力解決問題,程式順利推出,但為求盡善盡美,會繼續根據使用者回饋的意見改善程式。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