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今日以「歷史教育所為何事?」為題撰文,康陳翠華表明,因為文憑試設題已有問題,其信度和效度難以量度,故將題目取消是合理及負責的做法,亦符合學生的利益。她強烈呼籲所有在不同教育崗位/職位的教育人士反思教育的使命,不要讓教育專業蒙羞。

康陳翠華指,當執行課程及評估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尤其是涉及教育及考評等機構,教育局有職責維護教育專業,並基於保障學生及公眾利益而採取相應行動,予以糾正。有關試題距離可接受的考核題目水平甚遠,未能有效全面客觀評估考生的成績,要求取消目的為保障考生的利益。在教育的議題上當局不是無關的第三者,也不是純粹資源提供者而不須負責教育的質素。因此當局對試題表達看法和提出處理的意見,絕非以政治來干預考試。

在研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固然要學習運用歷史資料、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但從歷史汲取教訓,以史為鑑是歷史教育有別於其他科目的重點,自有其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維度。近日個別教師的不正確中國歷史教學,部分教材的撰寫方法,以及公開考試中的偏頗設題,均引起社會上極大的爭議。

其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提供全面的史實和不同角度的評論資料,並作出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思辯,建立分析、判斷能力,作為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但歷史對某些事件已有強而有力的定論,選取的資料應正確反映該事件的事實。

康陳翠華強調,但有幾方面的原則必須遵守。該課題是基於歷史研究屬於有足夠空間可供中學生考生討論的史事人物。一些牽涉大是大非的題目,例如侵略、屠殺、種族清洗等,完全不應引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討論其正面價值,也不可能有國家會放在課本,甚至試題中讓學生討論其利弊,這是基於人類良知的共識,也是學生對承受慘痛經歷民眾同理心的教育。考題可以要求考生評論某場戰事一方失敗及另一方取得勝利的因素,但這不涉及道德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