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疫情翻爆,染疫人數在過去幾日飆上高位,單日感染數字突破一百宗,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再收緊控疫措施。社區感染接二連三,市民情緒緊張之餘,醫療體系壓力亦大增,面臨飽和威脅,商界人士在六月底寬限後曾對前景轉趨樂觀,現時再度面對打擊,不免感到沮喪,擔心這種時好時壞的經營日子維持,最終無法支持下去。

這種前景灰暗的日子,究竟如何走下去呢?與抗疫專家提起這個難題,他認為不必太過氣餒,認為現時疫情反彈,主要是早前放鬆了防範。現在要寄望收緊控疫措施後,大家能齊心做好抗疫工作,估計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局面可以好轉。

收緊社交疫情料會回落

專家說,本地疫情一度控制得很成功,功虧一簣的原因是在防治外來感染時走漏了個案,後來在市區擴散。現時雖然有多個不明源頭的感染,要追蹤很不容易,但要斬斷傳播鏈,保持社交距離仍是有效方法。自七月中開始,當局開始收緊社交活動距離,市民見到感染人數擴散,開始變得緊張,這反而對防控有加強作用。如果以病毒潛伏期普遍不超過二十一日,估計在較理想情況下大約兩個星期後感染個案有可能回落得較低。

憑藉社交距離減少傳染雖然有效果,但卻要付出經濟代價。最近一輪收緊措施,令零售、餐飲業再受打擊,很需要政府伸出援手。業界坦言,要在這種情況下營運,根本不可能長期維持,屆時就算疫情受控,生意都可能保不住。

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外國比香港還要嚴重。美國試圖強行重啟,結果是感染人數急升,最近加州又要收緊,對經濟帶來另一波衝擊。在這個環境下,全球都把希望寄在疫苗上。這位專家對成功研發疫苗的機會表示樂觀。現時,西方已有近五、六家藥廠取得重大進展,估計在半年內有可能獲得成果。

買「期貨」涉效益考慮

除了美歐,中國在研發疫苗都有進展,有與內地醫療界稔熟人士就說,最近已有疫苗可供試打,還說取得不錯防預成果。不過,專家覺得內地製造疫苗的技術不及西方成熟,落藥劑量可能較重,不排除會產生較強副作用。

專家說,如果疫苗研製成功,抗疫就會進入新階段。現時全球對疫苗都有需求,同時因為有不同藥廠在研製,香港若要盡早獲得有效疫苗,就應該研究是否及早預訂「期貨」,但這當中可能涉及效益的考慮,如果香港希望早着先鞭,訂購疫苗的安排都差不多是時候擺上議程。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