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抗疫基金公布,動用的公帑減至二百多億元,被喻為大縮水。不過,這也是意料之內,因為長貧難顧,政府開倉派錢,已經令赤字爆升到超過三千億元,如果沒有特別情況,就要預留一點彈藥,以防疫情再次大爆發。

與國泰同一場景

開倉派錢大減,各行各業就要自行執生,故此未來經濟挑戰仍大,特別是本港疫情回落緩慢,美國對港施壓又添加陰霾,怎樣調整策略,變成大小老闆的一大考驗。

各行各業中,據聞最令政府憂心忡忡的是旅遊業,頗有不知何日見曙光的感覺。在第二輪保就業計畫中,最惹人談論是國泰航空放棄申請,令外界估計公司要大裁員。國泰背後有大財團,過去作風正路,並不是無良僱主,而且工會力量強大,這一次都要動刀,說明問題不易解決。

業內人士指出,旅遊航空業是這次疫情下的重災區,美英疫情未見頂,疫苗研究有進展但並非一帆風順。由疫苗研究成功到普及接種,中間可能需要一、兩年時間,故此旅遊和航空業可能是最遲復甦的行業之一。正因為看到這個前景,國泰才會認定要大動手術不可。在同一場景下,旅遊業的挑戰也不會少。

轉型冀以戰養戰

本地旅遊業分開接待遊客來港和外出旅遊。以美、英以至很多地區,疫情在未來幾個月仍會持續,在年底前外遊業務很可能都處於半冰封。現時特區政府正與東南亞國家研究組成旅遊氣泡,但未知真正啟動日期,而且在落實之初,規模會比較小,加上私人檢測等費用影響消費,相信外遊生意仍有一段艱難時期。

至於本地接待旅客,歐美等地客源相信會受當地疫情和經濟影響,短期不可能恢復。內地現時重啟經濟活動,國內旅遊景點火熱,但暫時他們不能來港,加上社會氣氛仍未平復,接待內地客的生意潛力雖然較佳,但實際能開發到多少要待通關後才有眉目。

面對困境,業界已經絞盡腦汁求存,有人轉而開發本地遊,酒店業紛紛低價吸本地客,鼓勵原居旅遊,盡量可以幫補一下。一些做外遊的公司,就改而提供手信網購服務,盡量爭取一點收入。不少從業員開始考取各種牌照證書,暫時轉業以戰養戰,好過坐以待斃。

要留低考驗力

有業界坦言,今次疫情對行業而言是世紀災難,相信殺傷難免,至於誰可以留低,就要各師各法,看誰的生存力高。至於政府提供的資助,等如是換取了喘息時間,為轉型執生做準備,要真正解決問題,無論怎看都是辦不到。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