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八年磋商,東盟十國加上中日韓澳紐共十五國,昨天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擁有二十二億人口的市場,GDP佔全球約三成。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長文認為,美國在總統特朗普主導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就置身於TPP和RCEP事外。「這就意味着,當亞洲制定自己貿易規則時,歐盟和美國這兩個世界傳統貿易超級大國,都沒有任何發言權。」有台灣學者分析,北京可望藉此加強亞太區域整合,對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並爭取市場轉移對美出口份額,緩解貿易戰、科技戰衝擊。

特朗普退出TPP失發言權

TPP在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期是美國亞洲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旨在強化亞太地區美國盟友與華盛頓的紐帶,抗衡中國。特朗普執政之後頻頻退群,包括退出TPP,TPP後來改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即CPTPP。隨着拜登勝選,美國重返TPP可能性大增。

標普全球評級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奇(Shaun Roache)認為, RCEP的進展表明,特朗普此前退出TPP,削弱了美國在制衡中國對其鄰國經濟影響力方面的能力。「如果拜登正式被確認為大選勝者,那麼這個挑戰可能很快轉移到拜登肩上。」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徐遵慈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RCEP自二○一二年十一月宣告談判以來,受東盟國家意願不高、印度在去年退出等因素影響延宕至今,最終才因疫情重挫各國經濟,必須振興與拓展市場而塵埃落定。

她表示,中國是RCEP參與國中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最積極的推動者。中國最初參與RCEP,是為抗衡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所參與的TPP,如今則是為轉移對美國出口份額,同時振興疫情後的經濟。

讓中國爭取到新的市場

徐遵慈指出,在美中貿易戰下,中國對美出口大幅減少,例如去年對美出口年減百分之十三。因此,對中國而言,RCEP簽署不僅能加強亞太區域整合,共同對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更能讓中國爭取到新的市場,轉移對美出口。

她也提到,中國近年力圖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未果,RCEP簽署後則是首度促成東北亞散國整合。美國對中採取高科技出口管制後,中國需要爭取新的科技與產業合作對象,日韓均為高科技發展國家,因此她相信中國勢必將加強對日本、韓國的產業、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