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程式「安心出行」推出,官員出來解畫,不過,很多人聽完都不甚了了。有建制中人被人問起,很多問題都不知怎答,究竟整個計畫想達到怎麼樣的目標。

只談私隱少談效用

新冠肺炎的防控,至今為止主要有三大法寶:限制社交距離、檢測、追蹤。香港最倚賴的是限制社交,一有風吹草動就叫大家少外出用膳、少行街街,因此被譏為一招了。至於檢測和追蹤,由始至終都做得鬆弛。

為甚麼當局對檢測和追蹤做得鬆呢?官方沒有答案,外界猜測是不想惹起質疑,特別是大聲夾惡的反對陣營,前者由始至終被人質疑侵犯自由,後者就擔心會走漏私隱,故此官員每次推這些政策,重點似乎都放在辯解,不在於宣傳檢測和追蹤的好處。

這次政府推出「安心出行」程式,效果怎麼樣,最客觀可能是做點調查,看看市民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再去巡巡各種處所,看看滲透率如何。反正,從官員的解說,翻來覆去就是強調程式不侵犯私隱,有甚麼好處呢?不知是報道沒有說還是官員沒有強調。有搞鬼者就笑言,不裝程式就不愁私隱被侵,官員講來講去根本都講不出重點。

指標低低似有似無

聽官員說法,「安心出行」程式沒有預訂下載目標,現在連中小企業做生意,都會講KPI,政府的大型計畫沒有下載目標,是真還是假?抑或有其他指標呢?官員又說,「安心出行」一個人下載都有用,這樣說,市民會不會覺得既然這樣,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呢?如果小學生上堂學習,老師說不用考試測驗,不會打分考核,小學生自然可以快快樂樂上學去,然而,政府用公帑的政策,可以這樣施政不是求分數嗎?

「安心出行」程式改的名字已經有點淡淡然,記錄行蹤不但是安心出行,更廣泛目標是防護大家免受病毒侵害,這個名很易令人想到不用行就不需要下載,這樣訂目標就有點令人摸不着頭腦。

這種程式推出前曾經因為私隱問題惹起質疑,現在成功推出,是否大功告成呢?嚴格而言,這個程式是要記錄行程,若然參與的處所不足,又或者下載了程式的市民不經常使用,根本效果就不彰,故此官員所說一個人用都有效,是否太過抽空呢?

聽完官話滿腹疑團

本地的疫情控制,至今其實算不錯的,這要多謝市民的防範意識高。港人教育程度高,社會風氣文明,有道理的話就算初期不被接受,慢慢都會生效。像全民檢測推出,很多怪論乖理浮現,令公眾產生疑慮,後來大家慢慢看清檢測,現在政府的檢測計畫,參與的市民就不少。對於一些應該做、需要做的政策,官員含糊其辭,做了但不要求做好,又是否符合中央要求把抗疫放在首要任務的叮囑呢?這一大堆問題,很多人聽完官話後都留下滿腹疑團。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