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配水庫羅馬式建築引發市民對保育歷史古蹟關注,古蹟辦懷疑「睇漏眼」飽受抨擊。水務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及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經多年使用,同樣出現老化和滲漏情況,並有可能影響其所在的斜坡和斜坡下樓宇的安全,因此已開始停用。

當局指,舊有的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建於1908年,面積約540平方米(34米 x 16米),容量約2,000立方米,以混凝土建造圍牆及地台,並以紅磚鋪蓋圍牆內壁和建造支柱及拱形上蓋。水務署於2007年批出工程合約,分兩個階段進行上述配水庫的重置及擴建計劃,以確保半山區居民獲得可靠的食水供應。首階段於2007年在舊有配水庫旁動工建造一個新的配水庫(容量為2,500立方米),並於2011年落成啟用;同年展開第二階段工程,把舊配水庫拆卸,並在原址建造另一新配水庫。兩個新配水庫的容量合共約7,000立方米。

水務署就上述工程諮詢了古蹟辦。古蹟辦知悉不可透過維修解決問題,而且水務署建議保留其中兩條支柱及相連拱頂的紅磚構件,古蹟辦對此項工程不持異議。

另外,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建於1901年,面積約360平方米(24米 x 15米),容量約1,800立方米,同樣是以混凝土建造圍牆及地台,並以紅磚鋪蓋圍牆內壁和建造支柱及拱形上蓋,於1997年停用。其後,為改善灣仔、銅鑼灣及跑馬地的海水供應系統,當局並把使用海水沖廁範圍擴大至中半山地區,以達到節約食水的目標。水務署於2010年批出工程合約,並於同年拆卸已停用的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及在原址建造一個新的海水配水庫。水務署曾就這項工程計劃諮詢古蹟辦,古蹟辦對此項工程不持異議。

當局表示,政府明白近日社會對深水埗食水減壓缸的關注,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 將領導一個工作小組,檢視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上的情況,並提出改善措施,以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當局又強調,政府重視文物保育工作,並制訂相關機制和技術指引,要求部門在推展工務工程項目時,須檢視項目會否影響任何文物地點,並提供有關資料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的意見。如有需要,會按古蹟辦的意見,進行文物影響評估和相關跟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