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特朗普臨別秋波惹頭痕
01月08日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今屆枝節橫生,在疫情影響下,大量郵寄選票令選情峰迴路轉,最後拜登在直路殺上勝出,但輸家特朗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其粉絲同樣不服氣,令美國社會撕裂更加嚴重。這次示威衝擊搞出人命,後遺影響可能慢慢才會完全浮現。
拒認輸角色爭議
示威人士衝擊國會,美國警察開槍,同時在物業內施放催淚彈。相比之下,香港警方去年棄守立法會,衝突程度變成小兒科。有人認為港美情況大不同,美國人人可以買槍,大班來歷不明的群眾湧入議事堂,當時有重要議程在討論,結果警方採取強硬手段應對。
示威人士湧入議會,美國政府會如何定性,以及日後對議會以至政府重要設施的保護會怎樣調整,譬如增加人手以至關卡,大有可能擺上議程。另一個較深遠的討論,就是特朗普在事件中的角色。
這次特朗普敗選,但同時是得票最多的輸家,故此他一直垂死掙扎,除了不認輸外,也試圖延續自身的影響力,揚言下屆準備再參選。外界估計他有可能再落場外,亦有意打造出另一個陣營,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傳統外的第三勢力。
衝擊美民主制度
正因為特朗普個人的作風和野心,故此今次選舉和幾屆前戈爾坦然認輸,令布殊順利入主白宮形成強烈對比。在今次衝突爆發前,特朗普一再刺激支持者的情緒,故此他在事件的角色很可能引起爭議。在事發後,美國政圈同時已流傳有人密謀商議彈劾。這固然有敵對陣營民主黨的想法,就算是同屬共和黨的政客,心中所想同樣是不易猜透。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傳統上民主精神就是要尊重遊戲規則,服從選舉的結果,這次特朗普不服輸而造成這樣大的效應,超越了傳統體制的制約,有人認為與社交平台活躍,打破了公眾交往的限制,所以就算是民主中的建制,都感到極大的衝擊。
這次特拜之爭,由一開始特朗普已經對選舉制度作出攻擊,質疑投票的可信性,選舉之後更再三質疑選舉有舞弊,連串舉動對美國的民主聲譽,多少造成了打擊。
修補撕裂更不易
國會失守的風波,在美國近代未曾出現過,事件對特朗普陣營會帶來甚麼政治後果引人關注。同時,拜登政府如何修補巨大的撕裂,經此一役恐怕就更加困難。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