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政治氛圍催化疫苗猶豫現象
01月13日
僅三成多人願接種
政圈中人這樣說,皆因見到中大有調查,指現時有大約三成多的市民,表示會考慮接種疫苗。新冠肺炎搞到日常生活大亂,經濟差勁,照理有疫苗應該大家快快打,為何表示願意接受疫苗的人不足半數呢?簡單點解釋,就是現在推出的疫苗都是走捷徑,大家不想做白老鼠,據說這種心態有個學名叫「疫苗猶豫」。
本來,疫苗要經過長期測試才推出,現在緊急應用,當然有其逼切性,同時計過數覺得打針比不打針好。新冠疫苗有高傳染性,致命率比一般流感高,注射疫苗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但死亡風險相對較染疫低,這是醫學上不難理解的推論。然而,一般人不想做白老鼠,有猶豫可以理解,特別就在於醫護人士中,都有一班人散布類似的想法,又或者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質疑。
有醫學代表被問到會否打疫苗,就回應叫特首先打,這樣的答法予人感覺是政治先行。政圈中人說,醫學界交出這樣的答案,那麼是不是特首打了疫苗,他就建議大家去打呢?這種質疑的風氣開始了,打疫苗就在一些族群中變得政治化,加上各種關於注射後副作用的報道,就形成一種不信任風氣。
私醫慨歎生意淡薄
對於打流感一類疫苗,有些醫生會不以為然,但都只是私底下表達,因為從醫學和統計上,很難否定注射的作用,個人從觀感出發的意見會覺得難登大雅之堂。像現在生活失常,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對疫苗潑冷水,從理性上很難解釋,只能說是頭手不協調,行動和思想出現分裂,腦袋知識邏輯上正確的事,嘴巴卻偏要反對。
過去,醫療界一片好景,特別是私醫不愁生意,很多人肥到穿不到襪,行業代表說話離地還可以理解。過去一年,新冠肺炎打擊醫療行業,程度不下於其他行業。有人早前想去做檢測,打電話到連鎖醫療集團預約,發覺熱綫條條無人接聽,之後終於約見成功去看醫生,醫生大吐苦水,抱怨不夠症,因為人人都不想到診所怕感染。為了節省開支,在周六、周日集團的門診只能縮龍成寸。
美英現時大力推動注射疫苗,一來是因為感染人數居高不下,感染個案愈多,變種風險愈大,不利於疫情控制。從經濟上,如果不能夠透過注射建立集團防禦牆,令經濟重啟,公共財政難以再撐下去。香港疫情比美英好,但如果外國重啟後香港注射情況落後,就無法跟隨重啟對外活動,又或者有可能出現遲來的大爆發。
潑冷水做法難理解
政圈中人覺得,現時本地市民對疫苗的猶豫,或多或少與部分醫療人士營造的氣氛有關。從理性或專業角度,其實很難理解這些人潑冷水的取態,正因如此,才會令人懷疑是不是腦袋被政治沖昏了?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架勢堂」作者:齊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