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假陰性」用字不標準 採樣時機影響檢測結果 01月24日 列印 張竹君指檢測結果視乎採樣時機。資料圖片 張竹君指檢測結果視乎採樣時機。資料圖片 Previous Next 一名尼泊爾裔男子(個案9741號)早前在採樣站和社區檢測中心兩次檢測都呈陰性,其後被發現確診。政府今日公布的跟進結果,指可能因為他在病發後多天才接受採樣,出現時陰時陽情況。今日在記者會上,傳媒關注「假陰性」的情況,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解釋,「假陰性」這個詞語並不標準,很多人一開始檢測陰性,之後不舒服再做測試又發現是陽性,這只是代表病人一開始不帶病毒,或僅微量不容易找出,不代表之前的是結果「假陰性」。張竹君說,她不是化驗專家,但她強調檢測結果視乎採樣時機,不只是檢測中心,任何採樣地方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時陰時陽情況。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今日建議佐敦受限區域完成檢測後,應該再做第二輪檢測。張竹君說要看情況,如果第一輪已經很多個案,有理由相信有人潛伏,要做第二輪。如果第一輪過個案不多,當日做多一輪也是好,但要看資源分配。她又呼籲已搬走的人接受檢測,有不舒服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