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如病人用積蓄度日 梁兆基促紓困救企業
01月25日
梁兆基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表示,總商會的經濟前瞻預測去年經濟規模將收縮百分之六,並強調假若完全沒有政府的抗疫支援,經濟收縮有可能超過百分之十,「可以想像香港經濟收縮是幾厲害,經濟打擊力度遠大於沙士。」他指,今年上半年是最大挑戰的一段時間,因企業支撐了一整年,但疫苗未廣泛接種下,商業活動受制於社交距離措施,政府的財政支援又逐步減少,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困境,若不能跨過這步,或需裁員甚至倒閉,「我們都再三呼籲政府,在未有全民接種疫苗之前,應該要持續提供財政支援。」
今年上半年是最大挑戰
政府近日展開《財政預算案》諮詢工作,期間常強調去年財政年度已有超過三千億元赤字,而過往多輪紓困措施及抗疫基金都令財政儲備消耗速度急促,有聲音擔心香港會出現結構性財赤挑戰。梁兆基卻認為這是過分擔心,因以往如沙士或其他流行病,無論經歷時間多長都會過去,尤其疫苗誕生後有望控制疫情,「即是等於一個人病了,不能上班,用以往的積蓄支撐自己生活。除非你覺得是Cancer(癌症),不能治瘉,你可能要考慮……長貧難顧啦!」
「個人如是,整個經濟都如是。突然醫醫吓唔醫,可能一直病,等於扶持企業,未好返就停下來,始終都會倒閉。」他表示,若政府判斷目前只是一時間的疫情,等於一個人患了普通的病,便需要在這段時間扶持企業,到疫情過後,企業康復時,政府的財政和收入便可慢慢回復正常,庫房亦不會再有問題。
因此,梁兆基認為,疫情造成的赤字雖然較龐大,但不是結構性的。他提出,中小企及勞動階層在疫情影響最大,政府應該在今年第一季、疫苗未開始接種以前,盡快推出新一輪抗疫基金及第三輪「保就業」計畫支援企業,相信企業最終可捱過寒冬,保住就業,而政府過去兩輪「保就業」及財政支援才不會功虧一簣。他又建議政府可考慮暫停強積金雙方供款六個月或一段時間,讓企業有更多現金,而政府可為較低收入人士代繳僱員供款,另外可考慮設退稅措施。
倡暫停供積金推退稅措施
至於《預算案》方面,梁兆基希望政府有三方面較長遠的支援政策。他說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出多項大灣區政策,有助大企業前往拓商機,但中小企沒有足夠財力到多個省市分銷,港府應考慮如何為中小企提供更適切支援,例如透過市場推廣基金協助開發市場、在大灣區設立一站式服務幫助中小企在內地成立其分銷網絡等。
他又說,隨着市場數碼化,政府應考慮如何配合此發展模式,包括未來在5G普及化、智慧城市中,能夠提供免費通訊設施,令營運成本下降,並推出更多數碼轉型基金幫助企業由人手形式轉為數碼系統,「可透過網上向任何國家銷售其產品及服務,如果將來做到生意,這些公司的稅收可回到政府的財富中,所以亦是政府的投資。」
另外,在家工作亦是未來趨勢,其中內地因地域覆蓋闊,估計居家工作的發展會相當快,可提升經濟效益,減少交通需求。在這個潮流下,梁兆基呼籲政府不要忽略相關家庭支援,包括為家長提供照顧兒童支援,讓家長可在家專心工作,「如果無措施配合好難朝這個方向走,變相香港降低將來在國際的競爭力。」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