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總統拜登上任10天,中方持續釋出溝通與合作的強烈信號,但拜登政府對華態度尚未明朗化。有分析指,儘管北京已準備好重啓中美對話,但華盛頓仍需時間調整人員和檢討對華政策,兩國關係短期內不會明顯回暖。由於中美關係未定,台灣前路隱晦。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新政府雖然延續前任政府的強硬姿態,視中國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至今未採取具體行動。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當地時間上周五指出,美國必須做好準備,讓中國為其在新疆和香港的所作所為,以及對台灣發出的威脅付出代價。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對加強兩國合作的意願表露得尤其明顯。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日前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對話美國工商領袖時強調,中美合作多於衝突,共同利益大於彼此分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李明江分析,拜登團隊中不少官員還沒到位,短時間內恢復兩國機制性互動的難度較大。拜登並沒有像特朗普卸任前那樣不斷對華施壓,這已經顯示兩屆政府有所不同,「逼於國內政治壓力,拜登團隊可能會在較不敏感的領域先進行小幅修正,釋放出緩和雙邊關係的信號。」

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台灣問題,首次被美國智庫列為今年最高級別的全球潛在衝突。台灣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相信,拜登團隊接近改革派,即接受特朗普對中國政策全面翻轉。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賴岳謙則認為,「拜登政府要員在聽證會上強調要同中國競爭,後面又補上要符合現實、在氣候暖化和其他部分要合作,為何不把其他講明白?就是預留伏筆,硬話講在前,是為了滿足華盛頓反華的氛圍,真正要做的事在後,因為美國仍要尋求和大陸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