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為混合模式作準備
03月17日
在這大勢所趨之下,我和副校長商議如何優化校園的科技,重新檢視現時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做好科技基建的鞏固,好讓師生無論在校內和校外進行教學、補課、溝通和輔導都有更佳的支援。
正在規劃學校未來發展期間,意外地得悉一位相識多年、本在社企工作的好友,已轉往在港享負盛名的自動系統集團工作,故商約聽取其見解,期望他能給予點點意見如何強化學校的資訊科技,務使網絡教學更能得心應手,效能得以提升。
與這友人傾談期間,彼此滔滔不絕地談論學與教在後疫症時期將有很大的變化,主因是師生已掌握相關的科技能力和適應了網上學習。假若日後因颱風或有任何突發情況未能返校面授,學校亦可安排一些已擬定的政策和機制,即時採用遙距的途徑;學校甚或可與老師商討在周末假日毋須一定返校補課,改以這簡易方便的模式。因此,我們宜應在這個新時代與時並進,預視未來的發展作出規劃。
教育局近年增撥了不少與資訊科技相關的資源予學校,但這些資源大多用於提升學校軟硬件的設備,並非全盤由內至外作出考量,針對新趨勢的發展。故此,新的配套除了用於學與教相關的軟硬件外,亦宜包括優化學校整套行政支援系統,以減省構思及職員耗於繁瑣行政工作的時間,從而騰出空間提升教學和培育學生的質素。
要優化學校行政系統,甚至將之全面數碼化,未必是普遍學校認為最逼切要處理的事項;然而,未來將多採用混合模式去進行教學和輔導,資訊科技亦必須在多個領域進一步普及和提升。在這洪流衝擊下,學校將無可避免需要從內到外裝備好,為全面數碼化做好準備,這才會有更佳的學與教效果。
麥耀光
作者為廠商會中學校長,從事中學教育工作逾三十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3月1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