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的興起,在亞洲區域尤其蓬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否所有學童都必須補習?如真的要加入補習的行列,應該在何時開始才算合適?

在免費教育的制度下,每位學童理應得到公平的學習機會,是否有必要補習,或是何時需要補習,絕對沒有必然答案。然而隨着考試關卡的出現,例如呈分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等,大家都會分外着緊成績,於是便出現「贏在起跑線」這類的金句。有了比較,自然怕輸給別人。由此,除了着子女加倍努力之外,亦有家長會為子女安排補習班,希望以額外的助力及時間,提升其學習成效。

香港自七十年代開始,已出現不同規模的補習社,到九十年代更開始出現年薪過千萬的「補習天王」,可見香港一直盛行補習。補習的主流模式不外乎是私人上門補習或讓學童到訪補習社,與其他學生一同研習功課或溫習。然而,家長安排子女補習,背後有不同原因,例如是希望補習老師能暫時看顧子女,像托兒所般讓他們完成功課,至父母下班才接回家中。有些父母則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協助子女增進學科知識,又或是怕子女在學校未能完全掌握學習重點,故才希望補習老師提供更多學習或溫習機會,以補不足。 

熟悉筆者的家長都知道,筆者從不要求家長為子女安排補習,只是每逢家長日都會被問:請問我是否要為兒子聘請補習老師?請問你有沒有補習老師介紹?筆者不是想打擊補習社的生意,而是希望所有學童能夠盡量在學校完成每日的學習任務,不必在放學後再到補習社上課。畢竟在全日制的授課模式下,學生已花費7-8小時在學校學習,無論是研習主科、術科甚至課後活動,學童的心力與體力也近乎耗盡。如果學生在上課時能多加專注,及抄寫筆記與學習重點、多主動舉手作答、遇有問題時即時向老師發問、甚至於小息時向老師求助,其實只要稍加溫習理應能鞏固知識。當然要有這種自律與自覺性是要培訓的,不然,亦不會有越來越多補習社出現了。

在疫情影響下,香港大部分學校都需要在新上學模式,即面授與視像教學並存的生態下進行學與教的活動。教育局亦向全港學校發指引,基於安全及防疫的原因,建議小學只適宜於上午安排面授課堂。由此,學童缺少了下午或留校時段,向老師尋求額外協助的機會了。這種情況下,雙職父母會感到十分乏力,因為工作過後還要檢查子女的功課,甚至提供輔導,真的會感到百上加斤。因此有家長會轉移向補習老師求助,真是十分無奈。

如果疫情能夠漸趨穩定,甚至疫苗接種能夠越見成效,真的祈願教育局能夠盡快頒布全港學校分階段全面復課。作為老師,我們一直也很想恢復面授教學,始終教授學生知識,是為師者而不是補習老師的本分呢!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

教育專欄「黃副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