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接受新華社訪問指出,這是人大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的授權,對香港特首和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作出的一次系統修訂,明確規定了選委會的構成和產生辦法,新的特首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以及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的運作機制等。修改完善制度是對香港民主制度的優化和發展。

鄧中華介紹說,這次修改完善制度,主要是為了堵塞香港現行選舉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構建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況、與「一國兩制」實踐要求相適應、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修改完善體現了四個原則:第一,嚴格依照憲法、《基本法》和全國人大的決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二,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香港的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第三,增強選委會和立法會的代表性,擴大香港社會均衡有序的政治參與,維護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第四,強化行政和立法之間的有效配合,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減少政治爭拗和內耗,使香港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

鄧中華說,人大常委會對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訂的重點,是調整優化選委會的構成,賦予它新的職能。在構成方面,一是擴大了選委會的規模,將選委會人數由1200人增加至1500人。二是將原來的四大界別增加到五大界別,將「香港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單列為第五界別,在選委會中強化了國家利益的代表。這一調整有利於選委會在履行職能時從國家和香港的角度考慮問題,作出符合國家和香港利益的選擇。三是對選委會界別分組作了優化和調整,由原來的38個界別分組調整為40個界別分組,比如,第一界別增設了「中小企業」界別分組,第三界別增設了「基層社團」「同鄉社團」界別分組,第四界別增設了「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界別分組,第五界別設立了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別分組等,並對原有的界別分組作了一些合併和調整。這些優化和調整反映了香港社會政治經濟情況的發展變化,體現了均衡參與原則,也進一步增加了基層利益代表的聲音。在職能方面,選委會除繼續提名並選舉產生特首外,增加了兩項重要職能:一是負責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二是參與提名全部立法會議員候選人。作出這樣的制度設計是著眼於進一步擴大立法會代表性,並更好體現社會各界的均衡參與,有利於確保立法會不僅能代表不同行業界別和地區的利益,而且能更好代表香港社會整體利益。

關於選委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議員,鄧中華指出,副委員長王晨在3月5日關於全國人大決定草案的說明中表示,賦權選委會選舉產生「較大比例」的立法會議員。這裡所說的「較大比例」,就是指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比另外兩種方式中任何一種方式選舉產生的議員數量要多。中央部門在前一階段聽取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建議時,多數意見認為三種方式選舉產生的議員應按照「40:30:20」的比例分配,人大常委會採納了這一意見,在《基本法》附件二修訂案中明確規定,香港立法會議員每屆90人,其中,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40人,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30人,分區直接選舉產生的議員20人。作出這一制度設計的考慮是:選委會選舉產生的立法會議員主要是代表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而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主要是代表行業、界別的利益,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主要是代表地區的利益。由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在立法會中佔據比功能團體議員和分區直選議員多的議席,能夠使立法會更好地代表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另外,由於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的選民基礎與選舉產生特首的選民基礎相同,也就是說,他們都是由選委會選舉產生,因此,這樣的分配比例也有利於在立法會中形成穩定支持特首的多數力量,促進行政和立法的順暢溝通,維護並落實行政主導。

關於規定選委會提名特首候選人和參與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鄧中華表示,這是為了強化候選人的代表性,使候選人的提出能超越特定界別、團體或地區的利益。有意參選的人士除必須獲得自己所在界別或地區的認可外,還必須在選委會各個界別都有一定的接受度。這就要求無論是特首候選人,還是立法會議員候選人,其參政、議政理念必須兼顧不同界別的利益和訴求,其個人必須具有團結不同界別和利益群體的能力和素質,從而確保最終選出的特首和立法會議員是真正符合候選人資格要求、有較廣泛代表性和認受性、有能力的愛國者,確保其在履職過程中能夠較好地將界別、團體或地區利益與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和廣大居民根本利益結合起來。這正是《基本法》規定的均衡參與原則的充分體現。

修訂後的《基本法》附件一「地區組織代表」界別分組中沒有出現區議會議員,附件二也取消了立法會中區議會(一)、區議會(二)的席位。鄧中華指出,區議會是香港的區域組織,本應在《基本法》規定的範圍內履行職責,但近年來,區議會運作已嚴重偏離了《基本法》第九十七條規定的「接受香港政府就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的職能和「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的性質。之所以如此,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區議會議員大比例成為特首選委會的成員,並在立法會中佔有較多席位,變相地改變了區議會的性質和定位,使區議會在香港政治生活中影響過大,甚至成為一些人從事反中亂港活動的重要平台。要促使區議會回歸《基本法》對它的定位,就必須取消其在選委會和立法會中的席位,削弱它的政治功能。中央部門在前一階段聽取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建議時,很多香港人士呼籲取消區議會在選委會和立法會中的席位。人大常委會在認真研究後採納了這一意見。作出這一修改,將促使區議會回歸原本的職能、定位,做好地區服務工作。既然是運用政府公帑,就應該真正地為基層社區謀福利、做實事,真正為特區政府提供有價值、有建設性的諮詢意見,真正成為特區政府和普通市民之間的溝通橋樑。決不允許區議會成為從事反中亂港活動的平台。

此次完善制度,設立了候選人資格審查機制。對於這一制度設計背後的考慮,鄧中華表示,根據全國人大3月11日的決定和新修訂的附件一和附件二,香港將設立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並確認選委會委員候選人、特首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資格。作出這一規定,其目的就是既要確保候選人符合參選年齡、國籍、居留權、有無犯罪記錄等一般性的資格要求,還要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以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