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感到耳朵痕癢時會自行用棉花棒或掏耳棒清潔耳朵。然而,耳屎主要由耳道分泌物、油脂、酵素、皮屑等物所組成,可有效抑制細菌增長及保護耳道的作用。耳屎亦能夠避免灰塵、細菌、蚊蟲等有害物質長驅直入直接傷害耳道,存在尤如「守門員」。

醫生指,因人體構造的關係,耳屎本來就會隨著咀嚼的動作逐漸自然地向外排出,故此平時根本不必刻意清潔耳朵,自行挖耳屎大多數只會把耳屎往內推,令耳屎越卡越深。

醫生建議,當感覺到聽力受阻、耳朵受壓的時候,應請醫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進行協助處理耳屎,通常約一年一次即可。醫生會使用專業完整的儀器進行清除,並為較硬的耳屎滴入耳垢軟化劑,於4至8星期後再進行清除。若真要自行處理耳屎,亦應留意以下5大安全重點:

1. 使用嬰兒油、清水、生理食鹽水等協助軟化耳屎
- 溫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應與體溫相當,否則可能出現嚴重頭暈甚至噁心想吐的情況。
- 勿在耳道有破皮的情況下使用上述方式

2. 洗完澡後清除耳屎
- 自行挖耳重點在於軟化,洗完澡後耳屎多少不會像洗澡前較硬。

3. 清潔主要著重在外耳道的清潔
- 避免太深傷害道耳膜
- 避免過度用力造成耳道破皮

4. 留意四周
- 避免發生碰撞刺傷耳膜

5. 不要請親友協助清除耳屎
- 避免出力不當造成耳部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