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試中文科考完了,又送走了這一年的中六學生。今年的感謝訊息特別多,同學都說我的IG story不是一行,而是密密麻麻的小點,盡是報喜的對話截圖。後來我將同學的感謝說話都放在highlights,發現原來上限是一百個,而大家的訊息遠遠不止於此。再後來,索性放棄了全部公諸於世,但也因此重新回顧了數百個的訊息,發現有很多的感覺,因為疫情而遺忘了,卻也因為考完試後的一言一語,又重新勾起。

三年高中學習中文的歷程,時間一到,臨陣磨槍,考的除了功力,還有心態。最後一天很多同學臨急抱佛腳,要求我幫他貼題,因為他只複習了兩三課,也有同學最後階段還問作文要寫多少字才好?綜合見解論證一個論點多少分呢?時間分配又如何?類似的問題無法盡列。這些問題,理應是過去三年,腦海時常想起的。但除了這種臨渴掘井類的問題之外,還有更多是心態上的欠缺調整。例如,如果打開試卷很多題目都不懂,如何是好?如果不夠時間作答,如何是好?會不會人人懂得作答而我不懂?這類的問題明顯不是臨急抱佛腳,而是杞人憂天。事實上,這樣的負面思考常常會令人陷入無盡的循環,心理的建設就很快會崩塌,進而在恐懼的情緒里無法逃脫。

公開試的壓力不難理解,但人生的每一次挑戰,心態永遠是最後直綫衝刺的關鍵。而要紓減這種心理壓力,除了將事前的工夫準備得徹底,再沒其他辦法。正如上台表演一樣,只有將同一件事反覆練習到變成深層記憶,愈熟練,心理壓力愈能減少。一如我每星期的課,一如我每次的演說,所有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是長久的積累。

我常對自己說,不能只當一個好的中文老師,要當全港教得最好的中文老師。目標訂得高,所以即使收穫了很多讚美、很多5**學生,依然會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於是,這些年寫下的紀錄並不能滿足我。而作為我的學生,即使我再優秀,如果你們不努力、不奮鬥,一年、兩年後的公開試,上述的心態問題依然會浮現。人生很多事情都無法控制自如,除了一樣: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5日教育版專欄「 學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