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為增加本港醫生供應,政府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建議,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有團體調查指,63.2%受訪者表示對非本地醫生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另有82.5%人同意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後,仍需在臨床表現滿意及通過評核。

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於上月16日至本月5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收回505份有效問卷。調查指,92.7%受訪者均認為本港醫生人手數據及公立醫院醫生短缺情況嚴重或非常嚴重。公立醫院急症室平均輪候時間為3小時,個別醫院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8小時。調查指,9成受訪者認為不可接受或絕對不可接受。而公立醫院專科首次求診平均輪候時間為42星期,最長為84星期,有93.3%人認為不可接受或絕對不可接受。

另有96.4%受訪者均同意或非常同意增加醫生人手有助縮短醫療服務輪候時間。對於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63.2%受訪者表示對這類非本地醫生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近3成人則表示無信心或非常無信心。另外,82.5%受訪者同意或非常同意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段時間後,仍需在臨床表現滿意及通過評核,才可申請取得正式註冊,只有約一成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

聯席期望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連同其他解決輪候時間過長的途徑,可有效縮短公立醫院病人,尤其是基層病人輪候公營醫療服務的時間。

病人組織成員余鑑忠指,數年前意外跌倒,其後發現左邊盆骨斷裂,輪候骨科歷時3年,其後有醫生向他表示若事發後半年能完成治療,他有機會重新站立走路,毋須如現時般依靠輪椅出入。病人組織另一名成員黎慶坤則指,有病友因輪候專科需時,期間受到其他衍生病症困擾,出現自殺傾向,期望政府盡快落實海外醫生,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及早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