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榮休社會學講座教授劉兆佳表示,相關論文的研究目標,是要了解有人因某些原因參與運動後,會否引發日後繼續參與抗爭運動的動機,以及增加日後參與抗爭者網絡機會,在社會學理論來看「無乜特別」。不過他認為有關研究「不老實」,因沒有向學生清楚交代目標,以及可能影響其個人思想及行為,令學生在沒有意願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變成抗爭者,實有違學者道德。

劉兆佳指,研究沒有向學生清楚交代目標,或令學生在沒有意願及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因參與研究「收你幾百元」,而不知不覺地變成抗爭者,有違學者道德。他續指,研究亦沒有向參與學生清楚交代可能影響其個人思想及行為,包括可能產生日後繼續參加抗爭行動的動機、會捲入抗爭網絡,並提升參加抗爭行為的積極性,可能會引發參加者以後參與運動時需付出重大代價等後果,亦是道德觀點上的問題。他說應向學生清楚交代上述兩點,由學生自行決定是否仍願意參加。

對中國及香港造成損害

網上有質疑研究動機有問題,劉兆佳分析,指研究團隊中的David Yang本身認為香港屬威權政府,支持跟政府鬥爭來改變香港狀況,他本身的政治立場會令人有所質疑,西方若要在香港推動抗爭、吸引更多人參與,可借助研究結果以令其目標更為有效,對中國及香港造成損害。不過今次研究是否屬利用學生達到政治目標、其動機意願是否良好等,要視乎閱讀報告的人持甚麼政治價值觀及立場。

他又指,向參與研究及調查的人士發放金錢報酬在香港屬正常,而今次研究,在運作上有掩飾的情況。例如研究曾向參加者表示,可以直接收取全部報酬,或捐獻任何數目的金額予參加者選擇的團體(香港眾志或民建聯),並會匿名代參加者將有關金額轉帳。劉指出,抗爭運動與民建聯立場南轅北轍,質疑參與抗爭者怎會捐款予民建聯,認為此舉是掩飾自己一面倒、站在抗爭運動上的立場。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