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到不同班級教數學,實驗一些新的教學理念,並且廣邀老師來觀課。一日,英文老師邀請我試教英文,我沒有想太久,便口頭答應了。

回想九七年回歸那年,我入職教師工作,那時是要在一所村校當教師,全校只有二十九名學生。理科出身的我,卻被校長安排教英文,而不是數學。獲校長欣賞固然是好事,但我一直不太喜歡英文,小時候也抗拒學習英文,當時卻要硬着頭皮教英文,真是緣分。

後來,我考入香港教育學院的教育文憑課程,主修體育及副修數學,自此,我便遠離英文教學了,專心一致地,教體育和數學,就心滿意足了。

既然那麼不喜歡英文,為何又接受英文教學的邀請?自從開辦自然學校,對不同的教學理念有更多認識,也看着不同能力的學生,在自校的成長經驗,對學習的觀點有不同的看法了;特別是看了成長型思維的書,對於犯錯有不同的理解,原來犯錯更促進人的學習,以及腦內突觸的成長。不少成功人士,都曾有犯錯經驗,也不怕犯錯。於是,我不再害怕英文,也有信心教英文,因為我不再害怕教不好。

我也邀請老師來觀課,有不少老師表示有興趣,於是當天有原任英文老師、一位家長、一位班導師和一位代課老師來觀課;另外也安排錄影,讓未能來的老師,也能看看我的英文課。

為了挑戰自己,我向同學表示要以全英語授課。坦白說,我對自己的英文口語沒有很大的信心,還要教同學,但本着實驗精神,我也冒險試試。意想不到的是同學的反彈,有人帶頭拍枱,一齊大叫反對。在自校,同學都很會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說原任英文老師也不會全英語授課,他們很積極反對。

挑戰常有,同學的反應沒有讓我退縮,經過一輪討論和協商,終於可以上課了,同學也抖擻精神,完成這一課實驗味濃厚的課堂。我是怎樣讓同學願意接受全英語授課,下次再分享。

海星
作者為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及創辦人,愛自然,愛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6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