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漸近,很多家長都非常緊張子女的暑期活動;我記得十數年前,甚至出現半夜排隊報名的情況,尚幸隨着科技發展,愈來愈多採用網上報名,免卻家長日曬雨淋之苦。但報名愈見方便,並不代表容易獲取錄,反而意味更多人報名,競爭更大。

最近,有位家長向我訴苦:「因為要搶報名而向公司請假,誰知上司表示難以理解。」我立即問:「你上司沒有子女?」果然估中。

報名參與暑期活動,其實是一門學問,為何這麼多家長要搶報名?從前是因為個別活動「抵」、「學到野」、「難得」,但近年更多是期望能夠配合整體的時間表,萬一個別活動滿額,時間表上就出現「大窿」,牽一髮動全身,隨時要重新規劃,難度媲美大學選科。我慶幸自己脫離「苦海」多年(其實以前女兒細小時,我只是隨遇而安,待報名高峰期過後才隨意選報,從不以此為苦)。

每次講座,總有家長問:怎樣選擇暑期活動?我每次都會講這個從報章看來的新聞:

話說某次「大抽獎」(小一統一派位),記者訪問一位獲派名校的學生家長,問他未來有甚麼計畫,家長滿心歡喜答:「當然立即停止所有興趣班。」抽中了心儀學校,為甚麼要停止興趣班?我百思不得其解,尚幸記者追問,才明白這位家長的想法:「英文班和數學班!」英文班和數學班也是興趣班?我很懷疑這位小朋友對自己的「興趣」是否有興趣,也很想知他興趣以外是學些甚麼。

家長在規劃暑期活動時,總希望子女學多點東西、不要浪費時間,但家長也必須知道,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小朋友幾乎是全天候學習,對他們來說,不愁學得太少,反而真正的挑戰是學得太多,缺乏休息。如何令小朋友在空閒時不弄手機上網,令頭腦真正可以休息,才是五星級的高難度。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晚上6時)

Peter Sir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6月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