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巨型貨輪長賜號擱淺蘇彝士運河近一周,引致全球海運停擺。事隔多月,物流業界坦言,海運界的「世紀大擠塞」不但未見好轉,且有轉趨嚴峻的迹象。礙於印度及東南亞疫情肆虐,全球貨物倚賴中國生產及出口,惟大量「吉櫃」滯留歐美,內地貨櫃短缺,物流公司須以三倍價錢搶購二手貨櫃,加上船期延誤不定,運費比疫情前暴增三至四倍。有港商慨歎,不少歐美買家因運費高昂,即使憧憬消費市道好轉,也遲遲不願下定單,影響生意。 記者 陳倩婷 郭增龍

海運由去年疫情發生開始,不時傳來船期延誤的消息,長賜號今年三月在蘇彝士運河擱淺,更一度令全球物流停頓。然而,全球海運亂象未有因為近月疫情緩和而有所改善。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透露,疫情影響下,海外不少碼頭的工人停工,碼頭操作量僅及以往的兩至三成,僅約四分一的貨期準時,出貨亦須提早兩至三星期訂船期,加上碼頭貨櫃數目累積,歐美地區現時有逾一百艘貨船無法泊岸,他形容為「世紀大擠塞」。

百貨船無法泊岸 貨期延逾月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亦指,去年疫情爆發初期,貨期延誤約兩周,但由於貨物量積壓,現時情況惡化,延誤已拖長達四至五星期。至於運輸成本,他指目前運費已上升三至四倍,以往每個貨櫃的運費約二千美元,現時可高達一萬四千美元,此外出租船隻的船東亦會坐地起價,某些船種更加價兩至三成。

香港物流協會前會長黃輔華分析,由於全球各地陸續因為疫情實施封城措施,除了影響海運效率,連帶影響工業生產,於是全球生產工作交由內地廠房進行,出現出口貨物一面倒集中於中國的現象,對船運需求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要運貨,首先要有貨櫃。黃輔華指出,過去一年業界缺櫃的情況嚴峻,主要原因是裝滿貨物的貨櫃運至歐美後,無法回流至內地。究其原因,他表示一來歐美無貨物回流至內地,二來礙於部分國家要求船隻進入貨櫃碼頭前,須停泊多日檢疫才可裝卸貨物,部分貨船為節省時間,改往其他檢疫要求較寬鬆的小型港口卸貨,亦影響吉櫃的回收。何立基亦指,以往一個貨櫃的流轉時間約八十至九十日,現時倍增至約一百六十日。

避檢疫轉小港卸貨 礙吉櫃回收

不少物流業界過去以租箱形式獲得貨櫃,但黃輔華知悉,物流公司為確保貨物如期出口,於是爭相搶購二手貨櫃,價錢由過去一萬多元人民幣一個,倍增至三萬多元,仍不乏買家。另一邊廂,何立基留意到貨櫃租箱期延長,甚至要一次過簽十年合約,「業界難以預計疫情後貿易量是否能維持」,直指條件愈見嚴苛。

主力造新貨櫃的三家公司位於內地,不過林宣武稱現時全球鋼鐵材料昂貴,貨櫃價格急升。香港物流協會會員事務委員會主席古博誠補充指,廠商有恒常的定單,難以短期內增加貨櫃供應量,故更多公司有意購入二手貨櫃,不過須面對二手貨櫃有耗損的風險。

運費高歐美買家不願下單

海運費用水漲船高,連帶拖累港商復甦的步伐。在東莞設有玩具廠的港商趙志雄表示,歐美零售去年因為封城措施影響,叫停各類產品進口,隨着接種疫苗人口增加,多國將取消社交距離措施,消費品需求預計將會大增,「疫情已經一年幾,零售店就算有存貨,一早也賣清光,所以最近有很多歐美買家想入貨。」

然而,趙志雄指出,不少買家在計算運費後,均猶豫應否下定單,「船公司的運費一加再加,很多買家覺得,我們生產貨物的成本已經不算便宜,加上昂貴的運費後很不划算,情願再等一等,看東南亞的廠商能否再便宜一點。」

同樣在內地設廠的玩具商王小姐指出,最近深圳鹽田港疑有船員確診,導致港口處理貨運效率大受影響,她有部分原定上周付運的貨物,未能及時上船,需要暫時擺放在公司廠房內,暫未知將會如何處理,「聽聞原定的貨船已經離開深圳,我有考慮改用其他港口,但廣州疫情跟深圳差不多,經香港轉運的話,貨櫃車司機過境檢疫要求繁複,最後唯有等鹽田港重開。」

移民運家當抵達無期

王小姐續說,如港口停運時間超過兩周,現有廠房將被未能付運的貨物塞爆,面臨停工危機。另外,買家亦有可能因為付運延誤時間過長,單方面取消合約,帶來更大麻煩,形容廠商十分被動,「除了等恢復正常,無其他事可以做」,不幸中之大幸的是,八月才是傳統海運旺季,若鹽田港塞爆的問題在兩個月後發生,後果將不堪設想。

除了出口貨品外,何立基估計移民公司生計亦受影響,「以往兩萬元可運家當去英國,現在他們亦不敢擔保」,加上船期不穩,家當抵達無期,「移民人士到埗之後可能要先住睡袋。」

林宣武估計,全球海運或要到今年第三或第四季才有好轉。何立基提到,疫情期間不少貨運量涉醫療及防疫物品,料疫情過後有關需求將下跌,將來市場可能轉向售賣服務或電子商貿模式,難評估經濟表現,但相信短期內全球出口市場仍將集中於內地,出口量料不會大跌。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