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古洞北的多家木廠雖然已有搬遷計畫,以騰出空間供當局發展房屋,但仍有個別木廠打算留守。早年與友人合資購買用地,在古洞建立「志記鎅木廠」的負責人王鴻權,就一直爭取原址保育,暫時未有計畫搬遷。人稱「權哥」的王鴻權說,木廠具有歷史價值,也一直開設木工班,不少青年人到木廠認識木材,具有教育元素,倘若沒有木廠,會令他們失去一個「考察」地點。「這可鼓勵年輕人愛惜自然界,他們也很受落,每次開班也爆棚。」

問到會否考慮在其他地方重置木廠,他說一旦搬遷,認識木廠的人會較少,「只能搬走驅殼,不能帶走靈魂。」他表示,早前已去信四個部門,包括規劃署、地政總署、民政總署及特首辦,要求保育,特首辦表示會由規劃署回覆。他坦言,若確切需要搬遷,也希望政府在附近協助重建木廠,「我們是窮鬼,沒有這樣的資金,若遷拆了,沒有可能再買一幅土地再重建。」

「我們是窮鬼,沒有資金」

他表示,政府早年將用地納入第一期發展,但兩年半限期將於今年底屆滿,暫時再未有消息。他說,肯定難以在今年底搬遷,因為廠房仍有很多木材「存貨」,需時清理木材。「木材多是回收得來,一直以來都是協助解決環保問題,大多用來製成紀念品,當年超強颱風『山竹』過後回收得來的木材,至今也有小部分仍未使用。」他表示,木材若被棄置,只能運往堆填區,但部分分解可能會有困難,若能打造成一些藝術品,價值可被提升,也較為環保。他舉例指:「電燈公司所棄置的電燈柱,因為曾被水浸過,加上多屬杉木或松木,若棄置於堆填區,可能一百幾十年才能分解。」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