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馬會擬訂計畫資助精英運動員
08月04日
本港運動員在奧運中取得佳績,亦令到社會再度關注,如何推動香港的體育發展,包括精英運動員的培養。據聞,一向熱心香港慈善事業的馬會,亦正在制訂計畫,協助推動香港體育事業。馬會每年可動用的慈善金額高達四十多億元,近年資助不少文化活動,今次東奧熱潮,卻令馬會高層對於資源運用有新的想法,認為體育更能凝聚團結社會,有意將部分資源投放在體育事業,尤其是精英運動員身上。
據知,馬會董事局近日曾召開會議,席間有人提出香港等了三十幾年,終於等到出現一金兩銀的佳績,證明本港運動員的能力和才幹,十分值得高興和慶祝。消息指,董事局贊成獎勵運動員的大方向,但馬會主席陳南祿就提出,應該如何獎賞他們最為有效;有人提出向運動員發放獎金是最實際,但也有人認為馬會應該設立一些持續支援計畫,助運動員升學或尋找工作,甚至有人建議馬會提供一些工作崗位,優先錄用運動員,助他們掃除生活的後顧之憂。
馬會的另一關注焦點,是本港今次參與奧運的運動員數目眾多,能夠奪牌的運動員固然已證明其實力,但其他運動員也非常努力,默默付出,例如「劍后」江旻憓雖然在女子重劍八強賽事止步,未能獲得獎牌,但也是十分值得獎勵,因此董事局認為需要為晉身不同階段運動員,考慮獎金分配問題,甚至認為需要就此定出「分級制」。
有馬會中人就指出,培養精英運動員,涉及不同的步驟,由選拔、訓練、比賽,以至於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都要兼顧。由於運動員生涯周期較短,不少父母對於子女投身運動事業都會卻步,擔心沒有前途,令到部分小朋友即使有潛質都未能投身運動界,因此,如何為運動員提供退役後的出路,是馬會制訂方案的其中一個考慮點。
據了解,董事局提出一系列問題後,正交由管理層跟進,會待一眾被視為「獎牌希望」的運動員完成賽事,包括靜候「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會否再替本港再奪獎牌,之後便會立即提出獎勵和支援的方案,而在過程中也會再聽取意見。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