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不割席」的代價
08月11日
今次教協極速「死亡」,可謂出人意表。早在兩個月前,一向財力雄厚的教協還一口氣花近六千萬元,「逆巿」購入新蒲崗三個商業單位,可見教協從未預見自己的「前景」。這情況同日前出走英國的民主黨副主席李永達一樣,李永達在兩個月前,才「出山」當選民主黨副主席,若李永達預見自己要出走,斷不會接掌民主黨副主席一職。那教協及李永達為何都有如此異常表現呢?政界耳語估計,無論教協中人及李永達,或收到訊息,可能某些行為有機會觸犯嚴重罪行甚至《國安法》,於是才「四散東西」。尤其是教協,身負四億多的物業資產,屬下有二百多名員工,若涉及觸犯《國安法》,更有可能被凍結資產。
教協是反對陣營中財力最雄厚的一個團體,是已故司徒華創立的三個組織之一,一向與另外兩個組織支聯會、民主黨關係密切,可稱得上是「三位一體」。教協同時亦是反對陣營的一個「橋頭堡」,支援不少反對陣營中的民間團體,包括提供場地、行政甚至資源上的支援。今次教協解散,對反對陣營的實質打擊,較支聯會及民陣更大。
昨天教協宣布解散後,反對陣營中的「抗爭派」楊政賢,形容教協「保守」,亦有論者指教協是芸芸民主派組織中「最最最溫和的一個」,教協前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從無支持攬炒,不拉布,預算案投贊成票,「溫吞到較激進一翼甚至經常不把其當成同路人」。的確,教協同民主黨一樣,在反對陣營中一直被界定為「溫和派」,教協元老張文光,亦與北京某些渠道有溝通。可是,無論是教協還是民主黨,經歷過二○一九年反修例風波後,已是「溫和不再」。
當二○一九年「黑暴」、「港獨」橫行時,民主黨與教協等老泛民採取「不割席」的態度,與黑暴、港獨「同行」,甚至認同「和勇合一」。對於北京而言,這一場動亂,是整個反對陣營不承認中央在香港政治體制中的權力,借黑暴及外國勢力逼使中央「讓權」,搞其「半獨立政治實體」甚至「中美共治」的一場顏色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教協民主黨等老泛民站在黑暴的一邊「煽風點火」提供支援,從北京的角度,他們與黑暴又有多大分別?
對於教協民主黨的下場,有已離隊的老泛民大表痛心,認為當初教協民主黨失去自己的立足點,不與黑暴「割席」,是導致目前困境的主因。對於北京而言,二○一九年的動亂,揭示的是香港原有體制的失效,未能解決香港自身問題,於是才有《國安法》及《完善選舉法》的出台,進行「一國兩制2.0」的改造。可是,包括香港管治階層在內的主流社會似乎對此仍未醒覺,教協等反對陣營亦未有改變「對抗」態度。有高人認為,教協高層無力面對新的政治形勢,本來另一個處理方法,是集體請辭,由較為中性的成員接掌,但教協卻決定「自我毀滅」,這是否又是另一種「寧為玉碎」的表現?如此決定又如何面對九泉之下的司徒華?
杜良謀
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