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於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期間,以面談形式訪問了14,204名來自5,394個住戶的陸上非住院香港居民,收集他們在調查前12個月內經歷、最多3宗嚴重損傷事件的詳細資料;住戶回應率為72.5%。
研究估算,整體人口的4.4%在調查前12個月,曾經歷至少一宗損傷事件(2008年意外損傷統計調查的相關結果為6.2%)。在所有估算所得損傷事件當中,最常見的主要成因是跌倒(佔39.4%),扭傷(佔26.2%)及撞傷(佔13.3%)。長者在經歷非故意損傷的百分比,以及因非故意損傷而須入院留醫的百分比,均比其他組別高。
研究亦發現與較高損傷率存在關聯的因素,包括患有長期功能障礙、獨居、患有慢性疾病,以及經常飲酒或暴飲。
就有關結果,衞生署對公眾有以下7項建議:
家中是最常發生損傷事件的地方,因此在家中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
檢視並改善環境潛在風險以預防損傷。跌倒是最常見的損傷成因,可以透過改善環境去預防,如確保光線充足、移走容易令人絆倒的物件、使用防滑地墊 |
運動期間避免過度勞累,過度勞累是最常見導致運動損傷的直接成因 |
奉行健康生活方式並避免飲酒,飲酒會增加損傷風險 |
恆常做體能活動,強化肌肉和提升協調能力以預防受傷,對預防長者跌倒尤其有用 |
向家庭醫生或專業醫療人士尋求治理慢性疾病或長期功能障礙的建議 |
探訪獨居人士和向他們提供社交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