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目標在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電動車成大勢所趨。理工大學成功研發一款全球首創的氨動力燃料電池,在推動車輛時有效達到「零排放」,下一階段將研究,應用氨動力燃料電池推動小巴,料可於十月面世。研究團隊表示,氨氣(又稱阿摩尼亞)的體積可較鋰電池輕至少一倍,注入過程及存儲亦較氫燃料安全。

理大以三個月時間,研發的氨燃料電池系統,透過經改良的鐵基催化劑,可將99.9%的液態氨轉換成氫氣及氮氣,再將氫氣注入氫能電池發電,推動車輛運行。至於未被轉化的氨氣,則會由殘氨吸附劑吸收,最終只會排放出無害的氮氣和水,有效達致「零排放」。目前,團隊成功將系統用作推動高爾夫車。

有份領導團隊的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鄭家偉表示,本港周遭有不少製氨儲氨地點,價錢將較氫氣穩定;而氨氣存放和運輸成本遠低於氫,亦可透過類似加油站系統,注入氨氣。他續稱,「雖然氨氣有一定毒性,但由於帶有臭味,一旦氨氣洩漏,車主很容易便察覺,亦可輕易用水稀釋。」

鄭家偉亦以電動小巴作例子,稱22.7公斤的氨氣,已可推動一架小巴以時速60公里行駛110公里,相當於來回理大至科學園三次;惟現時一輛電動小巴的鋰電池已約重一至兩噸。他期望,可於明年十月底前,成功以氨燃料電池推動並長途運行小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