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新加坡「病毒共存」策略向香港「搶客」
09月01日
這類怨言,其實亦非始於今時今日,港府早前為應付這類怨言,亦曾經考慮過放寬國際關卡,容許中風險地區人士若完成疫苗接種,兼測試抗體合乎標準,來港即只須七日隔離。但自從有完成抗體測試人士完成隔離後確診,港府即取消了這項抗體政策。與香港經濟較為緊密的美國和英國,更都被列為最高風險的A級,即當地已打疫苗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返港,但要經二十一日檢疫隔離。這種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的確令香港與國際間的交往,阻礙大增。
官府中人直言,港府目前的「通關策略」,優先次序非常清晰,即先集中力量與內地通關,國際通關則是次要考慮。在這個策略之下,為爭取內地通關,香港就必須將感染風險減至最低;由於香港本土病例已近乎絕迹,唯一風險就在於國際輸入病例,香港作為內地的「南大門」,若未能做好外防輸入,內地亦不可能放心與香港通關。
商界力爭「商務氣泡」先行
但這個策略亦非沒有代價,尤其是外資金融界,對於港府的防疫措施多有不滿。一向視香港府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則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在疫苗接種率高達八成的前提下,決定跟隨美英等西方國家步伐,向國際大開中門。官府中人直言,新加坡此舉,的確有向香港「搶客」的效果。有評論就指出,新加坡借疫情迅速發展金融業,特別是圍繞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大力發展外匯交易市場,新加坡的交易量增至每天近五千五百億美元,一舉超過了香港而成為亞太區最大的外匯市場,試圖確立亞太金融貿易中心地位。
如何應對新加坡的競爭,港府似乎未提出新策略。但在防疫政策上,官府中人就直言難以效法。香港背靠內地,即使在港的外商,不少亦是從事中國貿易,若香港採取新加坡策略,令香港無法與內地通關,亦無助於這類外商。另一方面,香港整體疫苗接種率只有六成,老年人群的接種率更不足三成,根本亦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雖然港府已清晰選擇了「先內後外」的通關策略,但究竟何時可以與內地通關,至今卻未有期限。官府中人表示,由於香港與內地防疫政策並不一致,例如內地有健康碼制度追蹤病毒,香港就沒有;因此,內地在考慮是否與香港通關時,就要觀察香港整個防疫系統的風險,包括外防輸入的能力、個案追蹤、醫院處理確診個案情況、以至疫苗接種率等等。有建制中人指出,現時與內地通關的關鍵在國家衞健委,由於內地對防疫要求非常嚴格,負責官員隨時「人頭落地」,他們對與香港通關的意欲亦不高。
全面通關難度大,不過,商界並未放棄,正全力游說「商務氣泡」計畫,以點對點全程監控的方式,將風險減至最低,希望可以爭取在今年率先實施。
杜良謀
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