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共融教育」這個概念,還是我在接受學前教師培訓時。因從未接觸過類似案例,我對此心存疑慮。因為,共融教育需要老師花費很多精力處理SEN小朋友的各種情況,這對班上其他孩子是否不公平呢?帶着這個疑慮,我遇到了小A和她的同學們。

小A讀幼兒班,被確診為自閉症。她不聽任何指令,還經常會因為一些無法預期的情境而大哭大鬧。很快,小A的同學們就發現了她的與眾不同。班主任輕輕地告訴孩子們:「雖然小A看上去和大家一樣,但其實她還沒有長大,還是個小BB,需要我們多多照顧她。」與此同時,學校老師們也給予小A極大的耐心和關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觀察到,小A的班主任的確花費了很多精力去幫助她,因此,班上的教學時間總是顯得很緊張,其他孩子的學習活動也經常被壓縮,他們的課程進度也往往落後於其他班。這幾乎印證了我當年的疑慮,「共融教育」對其他孩子似乎並不公平。

然而,過了大半年後,我見到孩子們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那就是他們對小A顯得格外友善!小A隨手扔在地上的物品,孩子們看到會默默地撿起來,幫她重新放好;小A揮舞手腳躺在地上大發脾氣,周邊正在自由活動的小朋友會小心翼翼地繞過她,沒人干擾她、嘲笑她,更沒人傷害她;小A剛想爬上桌子,旁邊的小朋友會馬上拉着她的衣角,並大聲告知老師,生怕她發生意外……孩子們真的都在照看着小A!老師們也都認同,這個班上的孩子相比其他班,更善良更有愛。

原來,當孩子們遇見比他們自己更需要照顧的個體時,只要有正確的引導,他們其實在學習更重要的一課,就是如何關愛包容他人,如何與人為善。這比其他任何教學法都更直接、更深刻。

回到前面的問題,共融教育對正常的孩子公平嗎?我會說,有失更有得!孩子們失去的是一些學習遊戲的時間,而得到的是被激發出的,來自心底的友善與關愛。前者在這個幾乎每個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時代,相信不難被補足,而後者對孩子們來說,才是更加彌足珍貴!電郵:[email protected]

青妍老師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在職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滿懷熱忱。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14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