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像是一場馬拉松」,我們除了要不斷向前跑之外,在奔跑的途中亦不能隨便放棄。這看似老生常談,但當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想必有另一番體會。

一九八四年的東京馬拉松比賽,一個寂寂無名、第一次參加大賽的小伙子,竟然拿到冠軍!在場的人均無不感到驚訝。賽後,很多記者一擁而上訪問他,小伙子淡淡然告訴記者:「我用智慧贏了這場比賽。」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不明所以。兩年後,一九八六年的意大利米蘭馬拉松比賽,小伙子再次參賽,同樣地,又再一次摘冠!在場的記者都非常好奇他是究竟如何做到的,但他還是這樣告訴記者:「我是憑智慧贏這場比賽的。」大家聽完仍是不明白,怎麼用智慧贏比賽呢?故事說到這里,大家有任何頭緒嗎?

直到十年後,謎底終於在他的自傳中解開了。原來他每次跑馬拉松前都會用心規劃那四十二點一九五公里的跑程,把它分成不同的小段,每一小段就是他的奮鬥目標。例如第一小段看到一個球場,這個球場就是他第一階段路程的目標;第二小段看到一個水池,那水池就是他第二階段路程的目標。他把整段馬拉松的路程分成八至十段,每一段都有他設定的目標,當他完成首個目標,藉着達成目標的成功感和經歷,他便朝着第二個目標進發,如是者不斷地向前衝,直至完成最終目標為止。

馬拉松除了用來比喻人生外,還可道出與學習的關係。學習是一種漫長的道路,絕不能只靠一鼓作氣向前衝,我們要將整個學習歷程規劃好,為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立不同的小目標,而每個小目標便是一個成功的指標。若能達成各個小目標的話,就能累積成功的經驗,為學習帶來滿足感和成功感。而這些愉快的經歷,往往能提升我們的自信,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繼而再尋找下一次的成功,持續下去還能培養出奮鬥、堅毅的心,遇到挫折亦不會輕言放棄,擁抱挑戰,一步一步邁向成功。同學們,加油!

電郵:[email protected]

李建文
作者為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從事教育工作逾廿載。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15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