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移民潮下,不少港人舉家到海外展開新生活,但部分長者不願或無力離港,令移民照顧者陷入兩難。事實上,社福界也關注「移民遺老」現象,有家庭危機求助熱綫近月接獲的移民求助大增,部分移民子女反映對留港父母的生活有顧慮,冀尋求協助。移民危機同樣滲透安老院舍,為院友提供情緒支援以外,有社工已將移民個案納入需要特別關顧名單,加以跟進。社企及醫療機構亦順勢推展新服務,代替移民家庭定期上門探訪或致電長者,助移民子女掌握留港父母處境。 

近年移民門檻調低,愈來愈多港人舉家移民,但長者往往因適應問題,選擇繼續留港,子女需設法為不願離港的家人鋪定後路,照顧長者日常所需及情緒變化。

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綫自今年四月起收到的移民求助大增,明愛家庭服務團隊主任陳力鏗表示,7、8月是移民求助的高峰期,以往基本上未曾接獲相關求助,部分人對移民決定感矛盾,「好多求助者都擔心自己移民後,留港父母在經濟及生活上的轉變,不知他們如何照顧自己,希望尋求幫助。」

個案集中於中西區中產

事實上,近來不少社團機構已就移民遺老現象作調查分析,發現大部分移民家庭均擔憂年老或患長期病患家人的留港安排。有關機構亦為移民照顧者設計「錦囊」,例如建議準備移民子女,盡早向年邁父母提出及討論移民後續的照顧情況,並需讓長者繼續感到被需要,為他們安排活動,填補空虛及原有家庭角色。

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近期正參與一項輔導移民家庭的計畫,接觸到來自全港12個社區的個案,發現個案多集中於中西區等中產社區,黃大仙、觀塘等基層社區較少。她觀察到,移民遺老問題近來在長者間醞釀,他們在閒談間不時觸及移民議題。

郭韡韡表示,長者及子女雙方均害怕表達自己對移民的看法和感受,前者擔憂頓失依靠,後者則出於內疚,情況容易讓雙方陷入負面情緒。她續指,原本負責照顧父母的兄弟姊妹突發性移民,令部分個案事主需承接突如其來的責任,因而感到憂慮和壓力,故她建議不論移民者、父母,抑或兄弟姊妹,應及早坦白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院舍移民個案 納特別關顧名單

認知障礙症服務組織「耆俠會」亦有接觸已移民及計畫移民的家庭個案,其創辦人Alvin及Zoe分享道,有輕度認知障礙的單身長者,目前尚能自理,卻已開始出現一些重複購買情況,其獨生女兒與女婿預計於年尾移民。針對該個案,2人已向事主一家提出預備方案,例如轉介地區長者服務中心跟進、預備聘請傭工等。惟他們憂慮,如事主一家未有詳盡長者照顧安排,擔心日子一久,患者病情惡化,無人照顧。Zoe補充,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受情緒波動,使病情惡化,憂患者因家人移民感失落,令情況轉差,「即使今日情況尚可,難保幾年後情況不變」。

移民遺老情況亦開始在安老院舍中浮現,蔚耆苑註冊社工黎詠溮坦言,現時有約10名院友,其家人正計畫或已移民海外,故院舍已按機制特別照顧移民個案,將其納入需要特別關顧名單,當院友身體狀況出現突發情況,卻未能及時聯絡不在港的家人,便會交由駐院護理人員作出專業判斷,及時作出護理或送往急症室。惟她透露,過去1年曾試過有院友身體狀況突然轉差,院方雖即時通知身處海外的子女,但對方趕回香港後卻因隔離問題,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