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年暑假轉瞬即逝,快得猶如從沒有暑假一般;不論有否staycation,說是working holidays就更貼切。在港的日子,幸有東奧及殘奧帶我到日本,而緊接觀賞的《媽媽的神奇小子》,讓我僅餘的運動細胞隨着熱情與淚水躍動,急不及待在開學禮與全校學生分享。

東奧港隊與神奇小子蘇樺偉最吸引我的,是那讓人熱血沸騰的逆轉勝;張家朗絕境下連取六分打進四強,先天痙攣由不能行走到破世界紀錄,神奇之路背後就是那種老掉牙卻管用的「堅持」、「嘗試」等正向價值。

我愛足球。從小踢得不好,但至現在仍愛。媽媽從不理解二十二人追逐着一個球的樂趣,但我從中體驗過很多美善,包括隊友的支持、體諒、合作、個人的堅持、壓力管理等等,很多的正向價值均能從運動中培養,這是公認的事實。

執筆之時,學校剛完成學期第一個周會,我們的傳統是請校友分享成長點滴,鼓勵正向思維。碰巧這次請來一位運動員——香港拯溺代表隊李聲頌校友,他於二○一八年已擊敗亞洲紀錄保持者,並續以破世界紀錄為目標。運動除了讓人建立正向思維及抗逆力,更讓人有清晰目標;在運動員的基因中,不管最終成功與否,紀錄從來就是要奮力到達的標誌杆。

經歷近兩年的疫情,學界很多體育活動接近停擺,所影響的不止是有沒有比賽的問題,更絕對令學子們在成長期失卻了從運動吸取種種寶貴經驗的機會。眼下疫情漸趨穩定,期望各方在新常態下發揮創意及解難能力,讓學子們得到更多舒展身心及競賽學習的機會。體育學習領域為八個主要學習領域之一,課程實施必須由活動與經歷配合,地位早非筆者年幼時師長看作「課餘活動」的階段了。

想起明天將有一場足球賽,正能量由心底湧出,讓我帶着疲乏身軀準備出席晚間會議時,仍不失一顆充滿期盼憧憬的赤子之心。

鄺永燊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10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