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於網誌表示,為爭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當局引入多項新科技,並強調會繼續持之以恒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紓緩等候「上樓」、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生活壓力。

陳帆表示,當局引入多項新科技,以爭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包括在部分房委會項目中採用預製組件技術,實現6天建成一層20個單位的標準樓層,及利用「組裝合成」建築法,並已選定位於東涌、藍田、安達臣道和洪水橋共6幢住宅大廈採用相關技術,未來將會積極推展更多適合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和其他嶄新建築科技的項目。另外,當局近年亦開始試用機器人技術,進行牆壁油漆等工序,減少依賴人手,提升效率。

陳帆舉例,指房委會華富邨重建項目首次利用「背包式移動測繪系統」,約20分鐘已經可以收集約5000平方米的數據,製作三維模型供規畫之用。而連接長沙灣海盈邨和海達邨的跨道行人天橋,則利用全自動雷射測量技術確定各構件的定位,令長達145米的行人天橋可以於一夜間接駁成功。

陳帆強調,政府會繼續持之以恒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當局已經推出3項突破性措施,包括過渡性房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以及立法訂立「劏房」租務管制,以紓緩仍然在等候「上樓」、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