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過了秋分及寒露,應該開始會轉為日短夜長,天氣亦應相對轉涼。然而現今世代,氣候出現變化,香港亦常出現始料不及的天氣狀況,所以很多時候也會令市民感到無所適從。

十月理應天氣乾爽涼快,卻還不時出現颱風及暴雨等惡劣天氣情況,雖然說不上是從來未曾發生過的現象,但最近的惡劣天氣,的確讓一眾學童及家長失去預算。在網上各大討論區更出現兩極情況,有家長認為天文台的暴雨警告信號不夠人性化,遲遲未有發出紅色甚至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讓家長及學生弄得渾身濕透、狼狽不堪。同時亦有家長認為,下雨天上學是人生必經一課,亦是成長的一部分,不應過分擔憂及保護子女。

暴雨警告信號,提醒市民早作預防措施,家長可自行決定是否致電學校請假,但部分學校會將此類告假申請列為缺席計算,所以也非家長主流意願。一旦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或遇有八號風球或以上的警告,教育局會宣布學校停課,學童不需上學,以減低外出風險。

筆者是前綫教育工作者,當然認為教學日數一天也不能少,但大前提是如真的遇上惡劣天氣,或及早預測到狂風暴雨,天文台可提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教育局也可向學校提供指引,例如延後上課時間,讓學童不用在滂沱大雨下與別人在公共交通工具內擠擁,趕着上學去。

在疫情及仍然炎熱的天氣下,學生要佩戴口罩,再留在有冷氣的課室上半日課,如果衣服仍然是濕透的話,對孩子來說是有會有影響的。因此有家長認為可以着學生帶備多一套校服甚至鞋襪,讓他們回到學校才更換,這樣即使是濕了身,也不會那麼弱不禁風病倒吧。中學生或高小學生應該較容易做到,但幼小學生要他們自行將濕透的校服或衣服除下更換,是有一定難度的。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懂得平衡法、理、情,在這些特殊的情況下,即使學童因惡劣天氣而遲到早退,又或校服不整齊,都會「特事特辦」。始終制度與指引是因時制宜的產物,時代在變,天氣也在不停改變,所以我們必須時刻警醒,採用人性化的措施,才是應對變幻莫測的惡劣天氣的最佳方法。

黃文龍
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