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網誌中表示,將軍澳連接路的工程已終點在望,日前見證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與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將軍澳海上交匯處連接工程(俗稱「合龍」)。
陳帆表示,「合龍」工程是要安裝重量超過800公噸的最後一段預製混凝土橋樑。局方採用吊重量達1,000公噸的起重船協助安裝,整個「合龍」過程從起吊、調較到準確安放在橋墩上,只用了1小時便宣布完成。他又指,組裝合成法是跨灣大橋工程採用的其中一項嶄新建造技術,要在內地廠房進行大規模的場外預製組件,並利用先進的大型運輸和吊重建造機械,將預製組件運到香港,然後直接在工地進行裝嵌。政府先後引入首次在香港作業、吊重量達4,000及5,000公噸的世界級起重船,以及負載量達24,000公噸的半潛船,為大橋進行安裝工程。
與傳統建造方案相比,使用大型預製組件能夠縮短現場澆築混凝土的需要,降低因天氣、工作環境變化等導致的不確定因素,並減少對海面交通的影響。在預製廠房環境施工,亦能提升安全性、品質、材料運用及整體工程效率。這項嶄新技術配合S690級高強度鋼材的應用,讓鋼材結構部件變得更輕巧,減少橋墩及地基的規模,從而提高工程的成本效益及降低碳足印,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因應「合龍」工序所需及空間限制,起重船需穿過雙拱鋼橋底進出將軍澳內灣以建造連接路,今次採用靈活性較高的起重船。這起重船吊重量雖然較輕,但足以應付工程所需,又可按實際環境需要升降,把起重裝置降低以穿越大橋底的吊重船。工程團隊現正全速推展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後續工序,以期兩項基建能在今年同步開通,提供更便捷的道路連繫,直接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
橋面上拍攝的「合龍」時刻。網誌圖片
橋面上拍攝的「合龍」時刻。網誌圖片
網誌圖片
合龍後的跨灣連接路。網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