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理工大學講座教授、理大潘樂陶慈善基金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史文中,帶領研究團隊預測Omicron病毒在香港的擴散情況,並認為大規模檢測是目前找出社區隱形傳播鏈的較可行方法。

史文中帶領團隊利用時空大數據,預測Omicron變異病毒在香港的擴散情況,團隊根據政府規劃署為香港劃分的291個小規劃統計區(TPU),分析Omicron病例過去14天的居所與到訪地點、疫苗完全接種率、社交距離指數、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以及每日人口流動數據。

史文中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患者一般發病4天至5天才確診,而這幾天已經足以傳染給其他人,因此團隊研發了擴展加權核密度(E-WKDE)模型,利用上述數據,可更早地預測出病毒在未來7天的擴散情況,藉此可以給政府和市民爭取更多時間,「因此,早期的時間和空間的防控是重點」。

 

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史文中。資料圖片
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史文中。資料圖片

史文中認為,新一輪社交距離措施是有效的,其團隊的預測結果顯示,如果香港未於1月7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預測1月11日香港全境平均發病風險指數將上升至0.78,而收緊後則降低為0.66。

因應屯門區近期出現多宗Omicron變異病毒確診病例,史文中表示,社區隱形傳播鏈對疫情防控是很大的挑戰,在目前還沒有其他手段的情況下,通過大規模的社區檢測去發現病毒的大概位置,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史文中團隊取得的數據顯示,1月1日至8日,香港市民駕車出行量與步行出行量,分別比上月下降了16.82%和19.09%,特別是每星期五、星期六的非通勤出行高峰幾乎消失。史文中表示,這顯示市民面對疫情,主動減少娛樂和購物等出行活動。不過,他認為目前第五波疫情還未出現拐點,呼籲市民繼續減少不必要的出行,以及盡快接種疫苗。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